朕聞上古 作品

第197章 萬勝

 “殺上去!”

 三大家的家主悍然下令道。

 哪怕他們發現了,對面不是什麼孬種明軍,而是正嚴陣以待的戰兵!

 但是,不管如何,事情都到了這一步,是絕不可能就這麼退縮的!

 除去這些高大戰船最讓人心動外,這些明軍身上的兵甲軍械,這些明軍所攜帶的錢糧貨物,都是讓倭寇們難以拒絕的寶貝!

 所以,必須要殺上去,這些現在可都是他們的東西!

 “上去!”

 “都給我上去!”

 “船上明軍一個不留!”

 龍造寺周家咆哮道。

 一個個倭寇興奮不已地衝了上去,口中銜刀手腳並用地爬上了明軍的高大福船。

 這些明軍竟然因為弓箭的壓制,而放棄了守護戰船兩側!

 這樣一來,倭寇就得以迅速的登船,沒有遭受任何阻礙!

 然而等他們興沖沖地登船之後,卻是瞬間傻眼了,因為一把把明晃晃的尖刀利刃不由分說地就砍了過來!

 不用湯昊下令,早就憋屈良久的京軍戰兵自行就開始了反擊。

 還沒來得及反應,倭寇就一個一個的倒在了血泊裡面,後面的倭寇聽到喊殺聲卻看不到上面的情況,非但沒有絲毫恐懼,反而依然在不斷攀爬,唯恐好東西都被上面的同夥給搶光了!

 現在這群倭寇就好像被放進了一個陷阱裡一樣,前赴後繼,趕著去死!

 在搖晃的海面上,大明戰兵確實沒辦法和倭寇相提並論,更別說他們這還是第一次出海,第一次在海面上與倭寇作戰,缺乏的經驗足以削弱戰兵強橫的戰鬥力了!

 這也是湯昊為何要強行出海的原因,作為日後的先遣隊,總要這些戰兵親自出海一趟,他們才清楚在這茫茫大海上面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遇到困難後該如何應對,最起碼還要經過更久的訓練才行。

 出海,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船隊往返於汪洋無際波濤山湧的大海中,對於各地路程遠近、方向、海上的風雲氣候、海流、潮汐漲退、各地方的沙線水道、礁石隱現、停泊處所水的深淺以及海底情況,都要熟悉。

 除了路程遠近和方向,還得知道風雲氣候,不僅颱風颶氣,就是平常的風暴、風向不對,也足以使海船大大為難。

 此外還有海流、潮汐也很重要,古代談到臺灣落漈,往往為之色變,即是一例。

 如海船拋舡,怕碰上鐵板沙、沉礁,也要知道停泊處所是泥底、石底還是石劍,怕走椗或弄斷椗索。

 所以一定要知道水道、沙線、沉礁、泥底、石底、水深水淺等等。

 諸如此類,這是一本很複雜又細緻的賬,掌握不了,就無從在大海中航行。

 而這些,都是大明戰兵現在急需要身體力行的寶貴經驗。

 誠然,因為弓箭不如倭寇,加上沒有海戰經驗,所以大明戰兵短時間內被這些倭寇壓制。

 可是一旦放進來近戰,京軍戰兵怕過誰?

 這就是湯昊見勢不對,立刻改變的戰略。

 裝一下孫子,引誘倭寇登船,然後將其殺光誅盡,沒什麼不可以的。

 畢竟與倭寇對射,根本就沒有優勢,他們更適應大海更適應戰船,唯一的勝算就是把他們放上來,讓他們以為自己快要成功了,然後給予致命一擊!

 說一個比較尷尬的現實,那就是現在的大明戰兵,正處於一個遠程武器青黃不接的時候。

 大明有弓箭,也有弩箭,但是弓箭殺傷力不足,而弩箭呢又根本沒有得到重視。

 弩這種東西,早在先秦兩漢的時候,就得到了極大發展,到了前宋那個高攀科技樹的時代,更是出現了神臂弩這種殺傷性利器,然而大明王朝並未傳承下來,或者說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因為大明立國之初,就已經擁有了殺傷力更加強大的火器,並且製造火器的成本甚至比弩還要便宜,因此相比之下弩自然就被放棄了,沒有得到重視。

 而弓箭依舊還是沙場利器,大明依然是掌握熟練射擊技巧的弓箭手的天下。

 結果現在好了,因為朝廷的不重視,加上官員貪汙腐敗,致使軍隊的兵甲軍械都處於一個極其落後的時代,火器雖然殺傷力卻質量有問題,將士們都不敢用;弩箭現在想用吧又找不到多少了,或者說自大明開國到現在都沒有得到生產發展。

 最後,大明戰兵還是隻能用弓箭,但弓箭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需要一定的射擊技巧。

 比如一直到大明中後期,因為兵員數量的短缺加上衛所軍士大量逃亡,北虜南倭之患日益嚴重,朝廷不得不開啟募兵制,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就是短期內募集而來。

 直到那一次募兵而來的新兵,這才是使用了難度較低的弩,以及質量上乘的火銃,而這也是弩在古代史上最後一次被大規模使用了。

 這也是為何,眼下這支京軍戰兵,竟然會在倭寇手中吃虧的真正原因!

 湯昊面無表情地旋飛了一個倭寇的腦袋,再次暗自下定了決心,回去攀一下科技樹,必須要改變一下這遠程武器的尷尬境地。

 一個倭寇剛剛爬上來,下一刻左一刀的戰刀就落到了他頭上!

 “死!”

 左一刀撲上去一刀將面前的倭寇剁開頭顱,再一腳將對方踹到了船下!

 一刀砍殺了一個,可立刻又有四五個冒出了頭來,饒是左一刀兇猛揮砍,也是有些乏力。

 湯昊見此情形,目光看向了福船四周的倭寇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