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59章 遊戲

 

湯昊點了點頭,他同樣認可朱厚照的觀點。

 

“和平削藩,供養宗室,太宗文皇帝使用的這削藩政策,就在於“和平”二字,對吧?”

 

“不同於建文皇帝直接武力削藩,強行給諸王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然後削爵的削爵,囚禁的囚禁,生生逼得諸王與皇室天家離心離德,太宗文皇帝的辦法,那就是“供養宗室”,將宗室俸祿劃歸到國家財政裡面,用國家財政來供養這些宗室藩王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人,從而確保宗室藩王的利益。”

 

“而藩王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老老實實地交出兵權,用手中兵權換取日後的富貴,從今以後安心做個富家翁,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對吧?”

 

朱厚照下意識地看向湯昊,眉頭一皺滿臉茫然。

 

“就是如此。”

 

“難不成太宗文皇帝這計策還有什麼問題嗎?”

 

“事實證明,他老人家真就做到了,和平削廢諸王,徹底剪除了這一大隱患!”

 

事實就是如此,諸王自永樂以後徹底失去權勢,再也不可能威脅到皇室天家的地位,這就是事實!

 

朱厚照不明白,這計策有什麼問題?

 

湯昊覺得這些事情,不只是朱厚照一人明白就可以了,更需要動用朝廷之力去改變這一現狀。

 

所以他請求朱厚照召集大小九卿等朝堂重臣,一起來玩個遊戲。

 

要是換做其他人,朱厚照早就一巴掌抽過去了。

 

你他娘地吃飽了沒事幹嗎?

 

大小九卿人家都是各部寺監的主印官,事務繁忙眾多,哪裡有時間陪你玩遊戲?

 

偏偏提出此事的人,正是野人湯昊。

 

而且朱厚照也喜歡他這種新鮮稀奇的方式,所以立刻就准許了。

 

沒辦法,自己的野人,還是得自己寵著。

 

很快內閣首輔楊廷和、吏部尚書王鏊、戶部尚書焦芳、禮部尚書張昇、刑部尚書王鑑之、工部尚書李善、大理寺卿耿瑛、都察院總憲張敷華、通政使叢蘭等朝堂重臣,浩浩蕩蕩地走進了乾清宮大殿。

 

這些人裡面,多出了兩個新面孔。

 

其一是刑部尚書閔珪被罷官去職,甚至革除了功名,只能黯然離京歸鄉,後半輩子註定淒涼。

 

但這都是他該得的,當他選擇極力維護那孔家人的時候,這個所謂的忠正賢良早就對不起他身上這身皮了,朱厚照對於這些人也從來都不會慣著。

 

說得難聽一些,閔珪就是一個“貳臣”,表面上是大明王朝的朝廷命官,整日裡高喊著什麼宗法禮制家國大義,暗地裡卻是無腦偏向維護那孔家人,好像孔家人才是他的主子一樣,所以朱厚照對待閔珪異常殘忍,直接革除了其功名!

 

沒有了功名在身,閔珪等同於是被廢掉了官身,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重新起復入朝為官,而且沒有這功名特權,他們老閔家也就失去了兼併田地的最大法寶,必須老老實實地繳納賦稅承擔徭役!

 

這也是為何說,功名就是這些士紳縉紳的命根子,一旦失去了功名特權,他們還不如那些耕田種地的農戶,因為他們不會!

 

新任刑部尚書叫做王鑑之,這是楊廷和主持廷推的結果。

 

王鑑之是會稽山陰人,乃是琅琊王氏的分支,其人六歲而孤,讀書日記千言,不待講說而知其大意。十三歲,作經義,出語驚人,家甚貧困,丁內艱,日益落魄,伯兄王鑌之想讓他幫助自己做事來維持生計,被王鑑之所拒絕,王鑑之選擇努力讀書,手不離書。

 

成化七年中舉但會試落第,成化十四年中進士名次不高,外放為元氏縣令,後詔任監察御史,按治貴州,佈政有方天下聞名,離任時老弱扶攜迎送數十里不絕,堪稱一大奇景。

 

弘治年間,王鑑之仕途順暢,先擢大理寺右寺丞,歷任大理寺少卿,僉都御史、經略紫荊關諸邊關,副都御史、巡撫鄖陽、湖廣。

 

正德元年,憑藉優秀的政績,王鑑之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歷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

 

先做南京朝堂班子的六部侍郎,再晉升為北京朝堂班子對應職務,這是大明王朝特有的一大政治現象。

 

然後若是可以更進一步,即能從侍郎晉升為尚書,正式進入大明王朝的權力中樞,王鑑之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除了王鑑之外,還有一個生面孔,通政使叢蘭。

 

這位新任通政使,相比於政績卓著的王鑑之,就有些略顯平庸了。

 

主要原因,還是叢蘭太過年輕了,他是弘治三年的進士,初授戶科給事中,進兵科右給事,遷通政司參議、左通政,在任期間也沒有什麼卓著政績可言,結果偏偏被廷推為了通政使!

 

通政使司的職權範圍十分詳細,它負責接受內外的章疏,並進行敷奏封駁。通政使司的主要職責有出納帝命和通達下情,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為了確保下情能準確地傳達給皇帝,特設了“奏事使”紅牌,有重大事情,可以直接持此牌進入內府。通政使司的職責還包括:處理四方陳情進言、申訴冤枉、民間疾苦善惡等事,並且將所有告不公不法等事,分輕重緩急進行處理。

 

此外,通政使司每天早上還會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遞所奏事,確保信息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達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