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75章 一場鬧劇

 

朱寘害怕,派何錦與丁廣率都指揮鄭卿等三千人都傾營而出守渡口大壩,只有周昂留守,此外朱寘鐇還派使者以禡牙古時出兵行祭旗禮為名召仇鉞,仇鉞一直稱病不出。

 

後仇鉞得知皇帝陛下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絲毫不計他投敵之罪,加封自己為副總兵官,更是對皇帝陛下感激涕零,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所以仇鉞準備響應朝廷大軍裡應外合。

 

因為東渡黃河不利,朱寘鐇派遣心腹周昂前去仇鉞家中探病及問計,仇鉞見狀很是高興高興地說:“兩個兇徒都遠離了這裡,這個賊隻身存在了。現在幸好自動回來,上天幫助我取得勝利了。”

 

於是仇鉞包頭裹巾穿好鎧甲去見周昂,故意引誘周昂進入臥室,然後伏兵在庭院屏風之間,事先約定:“喊拿茶就動手。”

 

由僕人陶斌、來得用鐵骨朵將其擊殺,斬其首級,直接開始了撥亂反正。

 

仇鉞拿著周昂的首級在市集上大聲宣佈:“叛賊已伏法,眾人能跟我一起行動嗎?富貴在片刻之間就能得到,不明白的人滅族不赦。”

 

一時間,追隨者竟有數萬人,於是仇鉞又親自披掛上馬出門指揮壯士楊真等百餘人,直接衝擊安化王府,帶著他們直接包圍了朱寘鐇的府邸,並且高喊自己是奉皇帝陛下之命討伐逆賊,所有膽敢與他為敵之人都視為叛逆誅滅九族!

 

當時朱寘鐇的士兵還在左右護衛,仇鉞殺了其中為首的幾十人,對餘黨說:“你們本來都是脅迫而隨從的人,能放下武器前來歸順,一切不問,否則視為謀逆論處,誅九族!”

 

誅九族威脅之下,叛軍將士根本不敢抵抗仇鉞所部,很快就被殺得節節敗退。

 

最後仇鉞成功殺入了安化王府,擊殺朱霞、孫景文、史連等逆賊主謀十一人,生擒了朱寘鐇及其子朱臺溍、儀賓謝廷槐、韓廷璋及黨羽李蕃、張會通等一眾叛軍主腦,徹底斷送了朱寘鐇的宏圖霸業。

 

仇鉞迎接楊英的軍隊,傳朱寘令召何錦等還,又秘密告諭其部曲自己生擒朱寘鐇的情狀,遣古興兒密告鄭卿讓他反正。何錦正回師時,鄭卿等即以所部兵擊殺胡璽、魏鎮等十餘人,又去河口擒殺劉鉞、姜永,叛軍大潰,何錦、丁廣、徐欽、楊泰、王輔單騎逃入賀蘭山,被邏卒所獲,申居敬等人也被生擒。

 

此後事情就簡單多了,連自家高層人物全都被仇鉞給一鍋端了,其餘叛軍哪裡還有什麼勇氣繼續造反,直接望風而降,朝廷大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此次叛亂。

 

縱觀此次整個平叛經過,毫無疑問最出彩之人,莫過於這個智計過人並且膽識過人的副總兵仇鉞了。

 

就連兵部尚書楊一清也只是統籌大局,強行穩住了局勢沒有讓叛軍擴大戰果罷了,而仇鉞可是真真正正地憑藉一己之力直搗黃龍將一眾叛軍主謀給生擒活捉,說是他一人平定了這場叛亂也絲毫不為過。

 

饒是湯昊此刻聽完了整個事情經過,此時也是有些感慨。

 

這個仇鉞果真有些本事,難怪會進入英國公張懋的法眼,一度成為勳貴集團選中的九邊將種,日後的勳貴集團代言人。

 

可惜他命不好,遇上了突然來到大明的湯昊,所以人生軌跡發生了些許變化。

 

不過仇鉞越是出彩,湯昊就越是高興。

 

原因很簡單,大明現在可堪大用的武將戰將太少了一些。

 

湯昊想要中興大明,想要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想要改變這最後一個漢家王朝的崩壞軌跡,光靠他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想要做到這一切,湯昊就必須要培養出無數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讓更多的人在這個過程當中享受到利益,獲取利益,從而成為自己的支持者和追隨者,一如湯木、徐天賜等人一樣。

 

現如今大明王朝的政治格局是畸形且可笑的,文臣縉紳把持朝政不斷攫取利益消耗大明國運,以致於湯昊和朱厚照不得不冒著風險,引宗室力量入朝對抗文臣縉紳。

 

在這個時代,所有的話語權和知識傳播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

 

這些名教子弟在朝為縉紳掌控權勢,也掌控了朝堂話語權;在鄉野就是士紳,掌控地方田地,握住了百姓子民的命脈,也變相掌控了地方話語權。

 

所以,所有的話語權,都在這些士紳縉紳、名教子弟手中。

 

然而這儒家的思想發展到了現在,早就已經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或者說因為一代代的曲解發展,早就不再適合社會所需了。

 

所有的讀書人,所有的名教子弟,整日都捧著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還不行,還必須要將如山一般的聖人大儒那些註解也背誦下來,然後憑藉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前去參加科舉大考,進而步入仕途繼續執掌權勢。

 

發展到了這一步,這幾乎已經註定了儒學只會慢慢的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再加上程朱理學的大行其道,更是直接將百姓子民的思想給禁錮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