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76章 倭國銀礦

叛亂結束。

 

大明王朝也恢復了往日的腐朽。

 

但朝堂局勢卻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寧王朱宸濠和興王朱祐杬入朝為官,並且二王公然支持中山侯湯昊的易切提議,朝堂之上不再是文臣縉紳的一言堂,而是多出了一股嶄新的勢力。

 

而且關鍵問題在於,皇帝陛下制定的這宗藩新制中,將王府教育體系也納入了考核之中,但凡宗室子弟通過了專門為宗室制定的考核,他們甚至可以直接入朝為官!

 

這才是文臣縉紳最膽寒的地方!

 

為什麼文臣縉紳可以把持朝政五十餘年?

 

難道這其中就沒有大明皇帝試圖收回權柄,改變這種現狀嗎?

 

當然有,成化帝朱見深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成化帝最後成功了卻也失敗了。

 

成化帝當國的時候,他確實是言出法隨的皇帝陛下,文臣縉再難與其抗衡。

 

然而等到他一駕崩,接下來的弘治王朝,卻是成了文臣縉紳的黃金盛世!

 

說一千道一萬,文臣縉紳是不害怕出現什麼暴君獨夫的,因為諸如太祖高皇帝、成化帝這樣故意苛責文臣縉紳的暴君獨夫,他們又能活多長時間呢,不過四五十年罷了,文臣縉紳完全等得起!

 

因為有著科舉這個源源不斷的供給存在,文臣縉紳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扶持提攜後輩進入朝堂繼承衣缽,以此保證權勢不絕傳承不斷。

 

所以哪怕是一時被天子打壓,他們只需要暫時隱忍即可,也終會再有崛起之時!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一層含義就是,只要有天子,就有朝臣。

 

那洪武一朝,可謂是對文臣最為嚴苛之時,剝皮實草,廷杖詔獄,哪一樣不讓文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太祖高皇帝這個暴君獨夫,恨不得用盡天下最惡毒的手段來整治文臣縉紳!

 

但是如今呢?

 

但是自那天順以後呢?

 

還不是文盛武弱!

 

哪怕中間又出現了成化帝這麼個小獨夫,結果有什麼變化嗎?

 

僅僅只需要換上一個天子,文臣縉紳就成功地捲土重來,再次執掌朝政大權!

 

一代天子就算再厲害,不過數十年的時間,文臣縉紳們完全熬得起,也完全等得起!

 

說句不好聽的話,皇帝天子對文臣縉紳而言,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文臣縉紳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朝局和成熟的政務處理體系,只要大明這個強大的機器仍然在正常運轉當中,那麼無論御座上坐的那個人是誰,文臣縉紳都是不可或缺的。

 

當然,相比於太祖高皇帝這種暴君獨夫,他們自然還是更加希望每一任大明皇帝都最好是弘治皇帝這樣的聖君賢主。

 

然而,現在情況卻完全不同了。

 

因為正德皇帝正在解除藩禁,正在引宗室成員入朝!

 

據聞那寧王朱宸濠已經開始著手籌備宗室大考了,等這些宗室子弟通過了大考,不管是習文還是從武,他們都可以順理成章地步入仕途為官為將,這也就意味著宗室藩王入朝是有傳承存在的!

 

文臣縉紳為什麼可以把持朝政?

 

因為他們不可或缺,因為他們存在傳承,因為武將勳貴沒有傳承!

 

基於兵權這個敏感的東西,武將勳貴的晉升條件是極其苛刻的,皇帝自然也不可能給他們留下傳承道路,以致於某支戰兵淪為某個武勳世家的私軍。

 

武將勳貴唯一的傳承,可能就是科舉之中的武舉了。

 

然而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大明朝的武舉創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時而被廢,時而恢復。

 

直到成化十四年,成化帝才根據太監汪直的建議,以文科為例,設武科鄉、會試,說白了這也是成化帝為了制衡文臣縉紳而採取的手段。

 

可到了弘治六年,朝廷定武科六年一試,先策略,後弓馬,策不中者不準試弓馬。

 

說句可笑的話,在這大明朝參加武科舉,這些武夫不但要飽讀詩書,而且還得有文采做出策略,“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把軍事謀略置於軍事技術之上。

 

如果在答策的筆試中不及格,如果你寫不出一篇好文章,便不能參加武試,更別談什麼高中武舉人了。

 

這武舉初期的筆試考三題,試策兩題,另一題論考四書。

 

說得直白一點,成化帝想要扶持武將勳貴,所以重視武舉將其徹底定製,希冀著能夠藉此挑選武將人才對抗文臣縉紳。

 

然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想考武舉那可以啊,先飽讀詩書再說吧,寫不出一篇好文章來,你連展現武藝的資格都沒有,自己滾回去舞刀弄棒去吧!

 

這民間武夫大多都是些目不識丁的粗鄙莽夫,他們拿命寫都寫不出來什麼錦繡文章,甚至可能都寫不出來一句完整的話,所以自然是不可能來自取其辱的。

 

再說了,要是人家當真飽讀詩書,要是人家真有這謀略策略,那還考什麼武舉人,去考文舉高中進士狀元的什麼不香嗎?

 

要知道大明軍事職位多半由世蔭承襲,比如衛所將領等官職都是一代傳一代的,此外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來的將領,這才是軍中將佐主流任職模式,而這武舉選將只是個補充形式罷了,根本就不受重視!

 

正因為如此,沒有傳承通道存在,武將勳貴才會日益沒落,反倒是因為九邊軍鎮抵禦蠻夷,變相成了一個篩選武將戰將的人才基地,諸如仇鉞、安國等戰將都是從九邊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