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283章 辦報紙啟民智

 

“陛下,一定要改啊!”叢蘭雙眼通紅地開口道。

 

他腦海裡面已經浮現出了一幅畫面,百姓哀嚎遍野,士紳朱門酒臭,流民隨處可見當這些百姓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再也忍受不了的時候,他們就會聚眾作亂,造反舉兵,直至徹底推翻這個大明王朝!

 

作為一名正直愛國的忠正賢良,叢蘭只能寄希望於皇帝陛下身上。

 

朱厚照始終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此刻叢蘭說出這句話,倒是讓他欣慰無比。

 

至少證明此人可用,而且可以大用,對朝廷忠心耿耿,立場站在朝廷百姓這邊,而不是士紳縉紳那邊。

 

不過朱厚照沒有吭聲,而是靜靜地看向叢蘭和張敷華。

 

叢蘭沉思了良久,突然發問:“老大人,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沒有,土地農桑是王朝的根基命脈,牽一髮而動全身!”

 

張敷華神情有些黯然,“老臣不是不想為國朝解決這個隱患,奈何兼併土地之人,除了皇親國戚和宗室藩王外,大部分是像你我這樣的讀書人。”

 

“以往兼併田地之人,幾乎所有權貴都參與其中了,但是陛下即位之後,一直大力打壓這種現象,太監宦官廢置皇莊,武將勳貴被中山侯約束,而劉瑾此次成為欽差大臣巡查慶藩一脈,想來陛下也是打算趁機清查這些藩王侵佔的田地到最後,就只剩下你我這些讀書人了!”

 

皇親國戚和太監閹人被皇帝陛下抑制,而藩王宗室此刻也即將大難臨頭,面對劉瑾這條瘋狗的撕咬,武將勳貴則是被中山侯給壓制得死死的那麼天下間兼併田地之人,就只剩下士紳縉紳了!

 

叢蘭滿臉苦澀,似哭似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張敷華那滄桑的聲音依舊響起。

 

“讀書人耕讀傳家,以安天下,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因為太祖高皇帝制定了優待讀書人、養士取士的國策,所以一個讀書人獲得了功名,就會想方設法地攫取田地,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共識!”

 

“一代又一代,傳承不斷,祖孫相繼,兼併田地,成為本能!”

 

“天下讀書人何其多也?天下士紳又何其多也?天下縉紳又何其多也?”

 

話聽到這兒,朱厚照總算是聽明白了。

 

五朝元老張敷華,對這些事情心知肚明!

 

但是,他卻從未向皇帝陛下開過口,更是從未提及這些事情。

 

無非因為張敷華也是文臣縉紳。

 

即便他的立場一直在朝廷一直在百姓,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敢道出這個隱秘,促進朝廷進行改革。

 

畢竟古往今來的改革家,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

 

歷史上的改革者,往往是時代一次向前大躍進的先驅,是處在風口浪尖的最頂端的人物,他們很容易就會被推上歷史的風口浪尖,在各種權利和各方勢力相互角力之下,最終落得個灰飛煙滅的下場。

 

比如那吳國的伍子胥,比如那秦國的商鞅,比如那西漢的主父偃和桑弘羊,再如李唐的楊炎,再如那前宋的王安石

 

不是身敗名裂,就是滿門抄斬,全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畢竟一旦涉及改革,自然就會觸碰到現有權貴的利益,把他們往死了得罪!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些人自然就會拼死反擊,尋到機會就會將改革者給趕盡殺絕!

 

改革意味著開陳出新,意味著從既得利益者手中搶走利益,這就註定改革是一條充滿血腥死亡的道路。

 

說到底,張敷華老了,他已經沒有幾年時間可活了,早就被這大明官場的蠅營狗苟耗空了精氣神和所有熱血。

 

他為朱厚照打造出了一個清廉高效的都察院,這就是他張敷華為大明王朝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

 

說句難聽的話,張敷華若是接下這個差事,他不但自己會死在任上,而且死後還會臭名昭著,被士紳縉紳抹黑直至遺臭萬年,甚至他的子嗣後人也會因此受到牽連,別說什麼步入仕途了,他張敷華會殃及子孫!

 

正因為如此,張敷華才一直對此事閉口不提。

 

直到今日皇帝陛下主動開口詢問,張敷華到底是忠君愛國,所以還是忍不住道出了實情。

 

不過言盡於此,他也沒有提出什麼解決的辦法!

 

或許這位為大明操勞一生的五朝元老,確實對大明士紳縉紳徹底失望了,所以他也真的不知道什麼解決之策。

 

叢蘭聽得怒髮衝冠,他很難想象大明王朝為何會變成如今這副樣子,而為什麼問題癥結會出在士紳縉紳身上!

 

朱厚照見火候差不多了,輕咳兩聲笑道:“不必這麼悲觀,朕不還在這兒呢!”

 

“土地兼併這個事兒,不是不可以解決,但必須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

 

朱厚照長嘆了一聲,心中無比懷念湯昊。

 

果然不出這個野人的預料啊,朝堂之上有眼光有見識的臣子並不在少數,但是他們就如張敷華一樣,不願說也不敢說,最後滿朝文武僅僅只有一個湯昊,敢直接說出來!

 

這滿朝文武,忠君愛國者,唯中山侯湯昊為最!

 

看著皇帝陛下那陰晴不定的臉色,張敷華心中生出了些許不安。

 

這田地農桑都把持在士紳縉紳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