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

  第三,讀書是必備條件之一,不僅人醜要多讀書,“男神”也要多讀書。讀怎樣的書呢?未必要博學多才,關鍵是要讀對書,要讀那種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色彩的詩歌,屈原的《離騷》當然是首選,而且要反覆誦讀,耳熟能詳。估計只有這樣,才能在朋友圈裡說話上層次。當然,《離騷》未必就是唯一的教材,當時流行的還有《老子》、《莊子》、《周易》等,我們不妨把“熟讀《離騷》”理解為熟讀書,讀高規格的書。

  拿著這三條標準,我們去衡量一下魏晉時期一位名叫劉伶的“男神”。

  醜男混“男神”圈的秘笈

  有才有型還要能飲酒

  魏晉時期,在北方有個“男神”朋友圈,因為經常在竹林裡聚會,因此這個朋友圈就稱作“竹林七賢”。此七人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進入這個圈的門檻很高,對才華、個性等諸多方面都有嚴格要求,當時阮籍有位親戚,人不錯,也想湊進去,跟阮籍拉關係,卻硬生生地被阮籍拒絕了。

  能夠有幸進入這個圈子的劉伶,從外貌來看,似乎有點夠不著,尤其是與身長七尺八寸、玉樹臨風的嵇康比起來,更是望塵莫及。這劉伶長得什麼模樣呢?

  《世說新語·容止篇》這樣描述:“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個頭上不符合“男神”標準,樣子又不咋的,頭髮亂蓬蓬的,不加修飾,那外形看上去就如同一堆土木,總之就一句話:又醜又邋遢。

  典型的矮挫窮形象。

  這麼一個人,是怎麼混入“男神”圈的呢?還是看王恭提出的標準吧。

  首先,沒什麼事幹。劉伶自身的經濟條件似乎不算太差,不著急找工作幹,有工作時還經常想辦法要老闆炒掉他。

  據說,剛出來參加工作時,他是王戎手下的參軍,卻見他成天蓬頭垢面、邋里邋遢、著裝不整,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看上去很礙眼,結果就被炒魷魚了。

  晉武帝司馬炎登基之後,又派使者去他家徵召他回朝廷。沒想到這劉伶是真心不想在晉朝為官,聽說使者來了,居然一絲不掛地在野外跑,嚇壞了使者,馬上回去報告:那劉伶就一酒罈子,算了吧。

  從此,劉伶成了徹底的自由人,估計生活不成問題,有飯吃,有酒喝。細細想來,這劉伶鬼精得很,在魏晉為士大夫,不是他樂趣所在,而且不確定性大,看看嵇康就知道,他這樣做其實是避險行為,當然,也成全了“男神”的第一條件——有閒。

  第二條件:痛飲酒。這一點,劉伶最合格。劉伶的醉,不僅在形,更在神,形神皆醉。劉太擔心酒傷身體,苦口婆心勸他戒酒,他也答應,結果戒酒儀式變成飲酒宣言,“天生劉伶,以酒為名”,然後又埋頭痛飲,醉倒了事。他醉後的天地觀發生變化,友人來拜訪,他居然說天地是我的住宅,房屋是我的衣褲,你們闖到我衣褲裡來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