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

  對於劉伶的醉酒,當然不可效仿,好酒貪杯不是好事,會耽誤大事,然而,怎麼看待他的醉呢?當時一位史學家,名叫梁祚,很理解劉伶,他評價說:“自得一時,常以宇宙為狹。”劉伶的醉,是文藝青年的醉,他有自己的文藝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能吸取無窮的精神力量,“自得一時”,因為自身的強大,因而能感覺周邊世界的狹小,其實是周邊世俗世界、人事世界的狹小,“男神”總不免有點驕傲吧,所以“常以宇宙為狹”。能和他這種精神世界相接通的,只有阮籍和嵇康,因此他們一見如故。文藝青年的心是相通的,不然怎麼叫圈子呢?

  所以,要透過劉伶的醉去看他的文藝世界。更深一層而言,就是要有迥異於他人的個性,喝酒只是個符號特徵而已。

  這就涉及到第三點,熟讀《離騷》,也就是要多讀書,劉伶讀書怎樣呢?史上沒有記載他如何讀書,但寫作是閱讀的一種延伸,我們看劉伶的文字功夫如何。

  《酒德頌》是他奠定“男神”地位的終極神器

  劉伶喝了那麼多酒,不是白喝的,他有才思,他讀的《離騷》、《老子》、《莊子》、《周易》都化成了滾燙的文字。就為喝酒一事,他寫下千古名篇《酒德頌》。這篇奇作的時空觀念和宇宙觀念就很奇特,“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天地不過是一所宅子,萬年不過是一瞬間,在構圖上,就立在很高的位置上。原來,劉伶老師的醉眼不是模糊的,而是亮如火炬,能洞透世界的本質。

  劉伶不知道有多少次喝醉過,但“男神”不是爛醉,而是一種文藝姿態,瞧瞧,“男神”醉了是這樣的:“奮髯箕踞,枕曲籍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慌爾而醒。”鬍子很有個性,可以樹立起來,不光是酒精的作用,更是才思使然,是才思滲透到了每一根鬍鬚上。這裡顯示的不是醉態,而是豁然和寬宏,沒有計較和思慮,只有樂觀和大度,這和當時講究名教的氣氛正好形成對比。劉伶在酒後面,在文字裡頭顯示的其實是一種對當時世俗的蔑視。

  熟讀《離騷》不是偶然,不只是為了有談資,而是為了能夠傳神地表達痛飲酒的境界,能提升痛飲酒的層次,否則,就真的只是酒棍而已。

  《酒德頌》成了關於飲酒的最權威的文章,劉伶的“男神”地位,就這麼樹立起來了。所以,多讀書總是沒錯的,多讀書讓我們有情懷,讓我們有高超的表達能力。

  讀書成才,這個永恆的真理。

  書讀得越多,路走得更遠,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