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英軍近代史上的五大恥辱敗仗

  但2萬之眾的祖魯主力部隊其實就藏在營地附近。當英國偵察兵終於發現他們時,祖魯人發起進攻。他們在堅船利炮的工業時代揮舞著鐵器時代的長矛和盾牌,但祖魯人證明,即使在技術上處於劣勢,組織嚴明、士氣高昂、戰術靈活的部隊也能大獲全勝。他們慣用的招數是“野牛之角”:年紀較大的勇士從正面與敵人交手,年輕勇士則從兩側包抄發動襲擊。這一戰術屢次為祖魯人贏得美名,之前是贏得了一個非洲帝國,現在則是大敗英國人。

  三、皇家海軍引以為傲的“胡德”號被擊沉

  1941年5月“俾斯麥”號戰列艦從德國駛入北大西洋的消息傳來後,英國迅速做出反應。一艘德國戰列艦在為英國補給糧食彈藥的航線上遊弋,那不是老虎進了雞窩嗎?

  “俾斯麥”號是一艘大型戰列艦,在1941年比大多數英美戰艦都更新、更先進。在“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的伴隨下,它在任何一場戰鬥中都將是難以匹敵的。當德國人駛經丹麥海峽時,攔截這兩艘船的是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威爾士親王”號建成不久,“胡德”號則是1918年一戰期間下水的一代名艦。作為一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比戰列艦速度要快,但裝甲防護較差,根本無法對抗像“俾斯麥”這種現代化戰列艦。

  英國人沒有等候增援,而是擺開作戰架勢。這是一場典型的主力艦之戰,沒有飛機或航母參與。不幸的是“威爾士親王”號的艦炮出現故障,致使火力大減。但讓這一天成為皇家海軍歷史上最黑暗日子的卻是“胡德”號。在遭受德國人的一陣炮轟後,這艘戰列巡洋艦爆炸,船上1300餘人全部遇難。原因可能(但不能肯定)是德國人的一發炮彈擊穿甲板導致彈藥艙爆炸。

  “威爾士親王”3次擊中“俾斯麥”號,但無可改變的事實是,皇家海軍引以為傲的“胡德”號被擊沉,而德國人活著揚長而去。

  四、新加坡失守致8萬英軍被俘

  至此,英國人還會低估誰呢?別擔心,到了上世紀40年代就輪到日本了。戰前,英國專家出於種族歧視對日本人不屑一顧,犯下嚴重錯誤。

  這種種族歧視在太平洋戰爭的頭6個月結下苦果,日本陸海軍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將西方列強打得落花流水。最典型的莫過於英國的新加坡堡壘陷落。

  新加坡曾被認為固若金湯,那基本屬於謠傳:預算收緊已使這個島城徒有其表。儘管如此,以8萬人的駐軍,新加坡本應能夠抵擋一陣,或許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援兵不會來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幾乎全軍覆沒。“威爾士親王”戰列艦12月8日在馬來亞被日軍擊沉,致使新加坡失去海上盾牌。火山文學

  但英國的這場災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匪夷所思而非不可避免。因在不列顛之戰中打了勝仗而洋洋得意的皇家空軍飛行員發現自己不是日本飛行員及其零式戰鬥機的對手。12月8日在馬來半島登陸的日軍雖然不及守軍人多,卻智勝了缺乏訓練和領導的英國、澳大利亞和印度軍隊。

  日軍指揮官是山下奉文將軍,此人曾在菲律賓打敗美國人,後來被稱為“馬來之虎”。英軍指揮官是情緒低落的珀西瓦爾將軍,他的屬下則爭吵不休。

  日英雙方兵力為1比3,山下部隊不得不在新加坡與大陸之間的海峽開展水上攻擊。英軍堡壘在一週內便失守,8萬人成為戰俘,其中很多人未能在日本人的惡劣關押條件下倖存。溫斯頓·丘吉爾稱,8萬人集體投降是英國曆史上的最慘痛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