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英軍近代史上的五大恥辱敗仗

  讓英國丟掉新加坡堡壘的懶散狀態還差點讓它丟掉中東。1942年夏,在德國人、意大利人和英國人的北非拉鋸戰持續近兩年後,前線暫時穩定下來,雙方都準備迎接下一輪戰鬥。

  五、北非戰場德軍逼近阿拉曼

  北非地廣人稀,乾旱少雨,這裡的戰役就像海戰—跟艦隊一樣,軍隊不斷穿越荒無人煙的開闊地帶,除了班加西和圖卜魯克等為數不多的幾個重要港口和補給點之外,這些地方本身幾乎毫無價值。

  但到了1942年中,英國人決定把馬其諾防線照搬到北非,而結果也跟1940年差不多。格查拉防線建在圖卜魯克附近,從地中海岸往南延伸到沙漠深處。它包括一系列雷區和由步兵旅把守的加固“崗亭”,並有英國裝甲部隊做後盾。遺憾的是,沙漠裡空空蕩蕩,沒有河流或山脈讓英軍防禦作為依靠,致使其南線側翼孤零零地置身於空曠沙漠中。

  把一個不穩固的側翼擺在德國人面前無異於自找麻煩,埃爾溫·隆美爾是不會錯過這場盛宴的。雖然英軍在人數上超過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及其意大利盟友,但隆美爾以其一貫大膽作風,決定在5月27日發起進攻。他讓自己的裝甲部隊繞過英軍南線側翼,意大利“炮灰”(他們基本上是在沙漠裡徒步前進)則負責襲擊英軍的“崗亭”以轉移其注意力。假如進展順利,英軍“崗亭”會被包圍並摧毀。

  但事情並不那麼順利,首先陷入困境的是隆美爾。比爾哈希姆綠洲位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必經之路上,守衛者是異常勇猛的法國外籍軍團(再加上一批猶太士兵)。德國裝甲部隊被夾在比爾哈希姆和英軍雷區之前進退不得,燃料車隊又無法靠近坦克。

  如果此時英軍派裝甲部隊痛擊孤立無援的德國裝甲部隊,那他們原本會就此結束北非戰役。然而就跟在新加坡一樣,英國指揮官太大意了,其只派出零零散散的幾股小規模裝甲力量去對付火力集中的德軍。戰術失策猶如雪上加霜,英軍坦克在發起進攻時沒有步兵和炮火支援,而後者本可壓制德國反坦克炮的強大火力。

  隆美爾也沒有浪費時間。他拼死為其補給縱隊清出一條通道,讓他的坦克重新加滿油,擊潰了殘餘的英國裝甲部隊。圖卜魯克近在眼前,守衛這座堡壘的澳大利亞軍隊曾在1941年成功經受住了隆美爾的圍困。但防禦工事破敗失修,新來的南非守軍也未做充分準備,結果,這座堡壘迅速陷落,3萬人被俘。非洲軍團得到大量它所急需的燃料和補給,並以此為後盾向埃及挺進直逼蘇伊士運河,直到在阿拉曼被擋住。

  新加坡陷落後僅時隔4個月,英國就在圖卜魯克再次時運不濟。經過將近3年的戰爭,事實證明英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確非德國人的對手。

  不過,在後四個失敗之後,英國還是最終打敗了祖魯人,殖民統治了祖魯、打敗了德國人和日本人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

  正如英國諺語所說:“我們每戰皆輸,唯決戰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