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東晉史上的歷次北伐

  縱觀東晉王朝,雖曾屢屢興師北伐,然北伐之軍每每功敗垂成,始終未能恢復中原、完成一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朝廷多方牽制。東晉王室害怕北伐將帥功高難制,故對他們多方限制、監督,不肯充分信任與支援。祖逖之北伐曾受晉元帝之掣肘。桓溫反對「永結根於南垂,廢神州於龍漠」的苟安態度,請求還都洛陽、「一切北徙」,但上表至十數次均不得批准。其次,東晉的世族又多苟且偷安。當時皇室和南來之北方世族均把江南當作人間樂土,醉生夢死,貪圖苟安,胸無大志。如有的大臣認為「田宅不可復售,舟車無從而得」,還都洛陽系「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江南本地的望族受朝廷重用,也不希望皇室北還。南北世族對寒族出身的將領更是多方排斥、處處牽制。

  北伐失利的另一原因是內亂頻連不斷。東晉偏安江南,大權多握重臣悍將之手,致內亂頻生,如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以及桓玄篡立等等,影響了北伐的根本大計。此外,北伐的將帥又每多心懷叵測。北伐將領之中,固不乏忠義之士,如祖逖等,但也有的像劉裕等人,具有政治野心,每區區權衡個人之利害得失,未能把北伐堅持到底。除了上述西晉方面的因素,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於當時北方胡人武功頗盛。五胡之政權雖呈割據紛爭之態,但整個北方均為其所佔,勢力十分龐大。加以胡人多勇敢驃悍,一時很難制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