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原來蔣家父子曾派密使到大陸試探和平相處

  席上,記者便問到“和平解放”的票面票裡的實際價值,周氏說:“和平解放的實際價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合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有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戰的勝利,這都是事實,為什麼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我們對臺灣決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談,只要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

  這被視為中共第一次提出國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國統一。報道在海外發表後,立刻引起了華人世界震動。從中央文獻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周恩來年譜》可以看出,此後不到三個月,曹聚仁又再次領命北上,而這一次談話的核心內容已是臺灣迴歸後的人事安排。

  蔣介石當然不要做地方長官,將來總要在中央安排,臺灣還是他們管,如辭修(陳誠)願意做臺灣地方長官,經國只好讓一下……辭修如願到中央,職位當不在傅宜生(傅作義)之下,經國也可以到中央,為了應付美國人,可以說反對共產黨的話,這我們完全理解,我們勸他們約束一下,不要派人來搞破壞活動,去年“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弄得名聲很不好,今年又想來搞八大,這樣不得人心,將來不好向人民交代。我們不破壞他們,希望他們內部團結,他們的一切困難都可以提出,我們是誠意的,我們可以等待。

  1957年7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主席親筆撰寫的社論《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使得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進一步升級。反右運動的消息傳到臺北,蔣介石大呼“反攻復國”的時機已到。此後的幾個月,一度和緩的臺灣海峽再度戰雲密佈,先有美軍第七艦隊在臺灣南部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一個月後,國民黨軍也出動11萬人進行了退守臺灣後最大規模的軍演,並迅速向金門、馬祖等外島增兵。多年來密使行動的成果付諸東流。

  1957年夏天過後,曹聚仁一直都沒有北上,直到轉年間的8月,他才再次被召喚去北京。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的童小鵬在回憶錄中曾簡單提到過此事,說是毛澤東主席接見了曹聚仁,並要他將“炮擊金門”的行動轉告臺灣。

  8月23日炮戰是正午12點突然開始的,這天早上出版的新加坡《南洋商報》報道了這個消息。

  本報駐香港記者郭宗羲21日專訊,據此前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北京20日終止停火是針對杜勒斯東來的一種表示,據云,此前之宣佈停火命令及20日的終止停火命令,雖用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頒發,但均是出自毛主席之手筆,其主要用意是在暗示臺灣海峽問題由北京與臺灣自己處理,可能產生和平有效的結果,任何外人的干預將使局勢陷入僵持。

  曹聚仁把炮戰的消息搶先發表在報紙上,本是犯了密使的大忌,只是中共對此也無異議。然而,就在10月5日,也就是中共原定停火日的前一天,曹聚仁再次化名郭宗羲,將中共計劃停止炮擊金門的消息刊登在了《南洋商報》上。起初,中共並沒有責怪曹聚仁的意思,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中,還記錄有10月13日,也就是停火報道刊登後的第八天,主席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接見了曹聚仁,並讓他向臺灣轉述“只要蔣介石不同美國搞在一起,臺、澎、金、馬都可由蔣管”的意思。甚至毛澤東還曾一度起草了一份《再告臺灣同胞書》,其中就提到了《南洋商報》的報道,雖然這篇文章最終沒有發表,但卻收錄進了多年後出版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曹雷:可是從國家保密這點來看,總理就說怎麼可以這樣捅出去。

  1959年10月24日,也就是炮擊金門後一年,周恩來在北京接見曹聚仁,批評他不應將解放軍停轟金門、馬祖的新聞賣給《南洋商報》。這也是曹聚仁的名字最後一次在《周恩來年譜》裡出現。至於曹聚仁為什麼要將密使消息公佈在報紙上,也許可以從多年後他寫給好友費彝民的信中猜得一二。

  1972年7月,曹聚仁在澳門病逝,為兩岸統一痴等了一輩子的他就這樣客死異鄉。

  蔣經國青年軍幹部沈誠秘密北上接觸葉劍英

  1981年8月,久居香港的沈誠突然收到一家國貨公司送來的請柬,邀請他去北京參加辛亥革命70週年紀念大會。

  沈誠在拿到請柬後的第三天去了趟臺北,面見蔣經國。他回憶了這次與蔣經國的會面。

  經國先生他說,按政策你去大陸是違法的,他不鼓勵我“違法”。但依你目前的身份能去看看。他又囑咐我,以黨員身份到中央黨部“陸工會”向白萬祥主任報備一下。臨別時,經國卻例外地交代了我一個私人任務,便是希望我抽空能去一趟溪口,望望那邊情形,最好能拍攝一些現場片等。

  得到蔣經國批准,北上赴會的沈誠在北京受到了中共高層的關注,葉劍英特意找到沈誠,詢問蔣經國對臺海政策的看法,並安排專人陪同他去溪口訪問。

  宋小瑞:向鄧爺爺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說,我是國民黨黨員,還是國民黨的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委員。完了他就講,我是反共的。鄧先生抽了一口煙,停了幾十秒,然後用非常濃的四川話講:反共不要緊,只要不反華就行。沈老認為鄧先生特別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