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薊州兵變:南北派內鬥導致的戚家軍滅亡

  1555年,戚繼光調任浙江都司僉事,開始了十年的抗倭生涯。但是,那時候明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差,於是戚繼光便在浙江義烏徵兵創立了戚家軍。

  據說,著手成立戚家軍的時候,戚繼光還比較苦惱兵源從哪裡找,因為他想找到悍不畏死又團結一心的人,但是這樣的人實在是太難找了,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想安安穩穩懼怕死亡的。

  直到有一次,戚繼光意外撞見了浙江沿海地區的一次宗族械鬥,兩方人打得昏天暗地但沒有一個人撤退,雙方都還在拼了命地想把對方的人撂倒,此時戚繼光終於找到自己滿意的兵源了。

  戚家軍創立之後,便開始南征北戰,在東南沿海地區打得倭寇聞風喪膽,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等重創倭寇,嘉靖44年,戚家軍基本平定了東南沿海地區倭寇之患。

  縱觀整個明朝歷史,大明王朝的主要敵人還是來自於北方的遊牧民族,所以在戚繼光抗倭成功之後,朝廷便將戚繼光調去了北方抵抗韃靼。

  但是戚繼光所領導的戚家軍都是從浙江招募的子弟兵,而北方駐守邊關的士兵大多是來自北方的男兒,因各方面的因素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軍中就有了南北之爭。

  後來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戚繼光在朝中的大靠山沒有了,便有人開始彈劾戚繼光。因為戚繼光功勞太大,而且戚家軍戰鬥力強悍。自古以來,皇帝都害怕將軍擁兵自重,所以萬曆皇帝就將戚繼光調回了北京,而把戚家軍留在了薊鎮。後來戚繼光又遭彈劾被罷免了官職,最終鬱鬱而終。

  隨著張居正病逝,戚繼光調走,戚家軍在薊鎮的南北之爭中就已經處於劣勢了。但是此時朝廷還要倚仗戚家軍打仗呢,所以不便於撕破臉皮。

  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強攻朝鮮,朝鮮告急,萬曆皇帝便派遣軍隊援朝抗倭,其中戚家軍便是抗倭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