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薊州兵變:南北派內鬥導致的戚家軍滅亡

  平壤戰役,戚家軍將領吳惟忠第一個率兵攻入平壤,按理說,吳惟忠應得首功,但是因為主將宋應昌和提督李如松都是北方將領,明明是吳惟忠先攻破的平壤,他們卻把功勞給了北方將領楊元。這樣一來便激起了戚家軍的不滿,也為後來的兵變埋下了隱患。

  這場南北之爭涉及層面非常廣並不侷限於軍中,朝堂之上,也是如此。張居正、戚繼光去世後,繼任者張四維等是北方人,多少會偏向老鄉。等戚繼光死後,尤其是支持南兵的宋應昌被罷官後,南兵更加勢單力孤,無人為他們說話,前面答應的餉銀,更是不知找誰去要。

  薊鎮總兵王保,當然就是北方人。所以,薊鎮兵變的爆發,就是南北矛盾的爆發,在這次兵變中,缺少支持的南兵被心懷怨恨的北方軍官誘殺,隨後再扣上個謀反的罪名,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薊鎮之變,其實可以看做是對萬曆,對明帝國的一個警告。身為九邊重鎮之首的薊鎮出了這樣的事,一定是哪些制度、哪些環節上出了問題,這樣繼續下去,大明帝國很危險。可惜,萬曆和群臣選擇性忽略了!

  自此,抗倭名將戚繼光一手創立的戚家軍由此而覆滅。

  薊鎮之變後,戚繼光花費十六年,苦心積慮構築的防線很快失去了作用。三十多年後,皇太極指揮清軍長驅直入,大明的北邊各重鎮不堪一擊。在清軍面前,它們彷彿已失去了屏障作用,只剩一道道邊牆。

  這是萬曆二十三年,也就是1595年的事情,再過49年,李自成攻陷京都,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