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平壤大捷背後的辛酸

  李如松想起來了,平壤戰役時,也是戰馬突然長嘶,奮起前蹄,然後,一顆日軍的火槍子彈擦著頭皮飛過去,這一次……

  稍作思慮的李如松轉過頭,對副將楊元下了一道命令。

  我帶一千人先行,你隨後跟進。

  策馬向前,遠眺南方,查大受,你在哪裡?

  在陷阱裡。

  彼時,距離李如松三十里的碧蹄館,一場地獄般的苦戰正在進行。

  查大受打瘋了,沿臨津江狂奔,鬼子逃兵?幹掉!十時連久(日本的這個姓氏,我也是頭一次見,查資料的時候)的500步兵?幹掉!立花宗茂的2000精銳?幹掉!一路追一路打,卻見得日本鬼子越打越多,像地裡的韭菜一樣,殺完了又是一茬一茬地瘋長,殺到碧蹄館後,終於發現,這是四萬名全副武裝,恭候已久的日軍主力。

  順便說一句,日軍此戰的作戰目標,絕不是查大受的先頭部隊,而是李如松的主力部隊,可計劃趕不上變化,明軍太生猛,做餌的日軍幾下子就打光,眼瞅著明軍紅著眼睛殺奔來,不打也要打了。

  收網,進攻,圍殲。

  深陷重圍,後路被斷,彈藥給養即將枯竭,三千明軍,陷入徹頭徹尾的絕地。

  兩萬日軍發起了衝鋒,參戰的部隊如果拉花名冊,是一個今天日本戰國遊戲里耳熟能詳的全明星陣容:立花宗茂,小早川景隆,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家……基層將領裡也有拉風的,比如赫赫有名的“賤嶽七本槍”,都是後來被吹捧成神仙的人物,兵自然更不用說,各個打仗不怕玩命。都是日軍壓箱底的本錢!

  明軍的陣容就黯淡多了,查大受說破天也就是李如松家裡的老家僕,至於參戰的官兵,更都是無名小輩。若寫史書,盡是跑龍套的角色。

  兩萬明星陣容,面對三千龍套,亮起寒光閃閃的屠刀,發起決死的衝鋒,清算二十多天被殺慘了的賬,灰飛煙滅,彷彿就是一瞬間的事。

  然後就是一瞬間,日軍得到了回答——猛烈的還擊。

  兵力處於嚴重劣勢且彈藥給養嚴重不足的3000中國軍人,冷靜的結陣,佈防,密集的戰車環繞成工事,冰冷的佛朗機炮口指向敵人的前沿。日本“明星”們還沒衝到近前,立刻遭到中國“龍套”猛烈的炮火打擊,陣型大潰,陣中的明軍騎兵趁機反衝殺,直殺得日軍連連敗退。

  敗退了就再衝,衝過來就遭到炮火打擊,打擊完了被騎兵砍,決死的衝鋒也躲不過呼嘯的火槍子彈,張牙舞爪的日本長矛,被風馳電掣的明軍鋼刀砍得七零八落。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佔據地利優勢和兵力絕對優勢的兩萬日軍,竟然死活衝不開中國軍隊的防禦陣地,所謂“武士道”精神,果然“名不虛傳”。

  可日軍總司令黑田長政卻不慌,前方衝鋒的有兩萬人,我手裡壓陣的還有兩萬生力軍呢?就算是拼消耗,也有你拼光的時候。只是……他們怎麼這麼頑強!

  打慣了炮一響就鳥獸散的朝鮮人,碰上死戰不退的中國人,不習慣,著實不習慣。

  可不習慣也要接著打,日夜加班不休息,反覆衝鋒,包圍圈在縮小,中國軍隊的陣地在收縮,槍炮聲也漸漸稀疏了,然而硝煙瀰漫間,大明的戰旗依舊高高飄揚在碧蹄館上空。

  卻突然聽得外圍陣腳一陣慌亂,一支明軍騎兵衝開日軍的外圍包圍圈,殺進來了!

  日軍慌了,莫不是敵增援部隊來了,定睛一看,鬆一口氣,只有1000多騎兵。再定睛一看,死守待援的查大受急的差點撞牆,苦苦衝鋒的日軍樂瘋了!

  衝進來的人,是明軍的最高統帥,徵東提督李如松,外帶他的一千近衛騎兵。

  天大的餡餅,砸到了日軍總司令黑田長政腦袋上,這位戰國“智將”立刻發出指示,周圍三百里的日軍,迅速趕到碧蹄館參加會戰。

  本已在明軍軍陣前衝得筋疲力盡的日軍,似打了興奮劑一般蜂擁而至,可李如松更快,搶在日軍主力變陣前,火速從日軍陣中撕開口子衝進去,和包圍圈裡的查大受會合。

  衝進去,包圍圈合攏,四千中國軍隊,面對四萬佔據地形兵力優勢,且興奮到頂點的日軍。沒有後援,沒有退路,沒有生力軍,這是鬼門關前的絕地。

  怎麼辦?

  久經沙場的李如松,大腦飛速的轉動,炮火轟鳴,長矛閃閃,日軍的大部隊發起了最兇猛的衝擊,死守嗎?耗也要耗死,突圍嗎?不可能。血戰到底嗎?一條命搭上沒什麼,主帥陣亡,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朝鮮戰場大好局面,怕是要就此逆轉了……

  危急形勢下,李如松鋼刀出鞘,發佈了一條讓戰場上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命令:全軍準備,向敵人發起反衝鋒!

  劣勢的兵力,疲憊到極點的士兵,向十倍於自己的敵人,發起反衝擊,瘋了?

  但日本的“戰國名將”們看到了他們難以置信的一幕,四千中國軍人拿起武器,目光炯炯的怒視敵人,在一聲嘹亮的戰鼓後,發起了無懼的攻擊。

  自殺式攻擊?瘋了。

  但衝過來才知道,不是自殺,是殺你!

  衝到前面的,是李如松帶進來的1000精騎,風馳電掣的速度突進,突進的過程裡,用他們手裡一個鐵錘似的黑乎乎的東西放槍,竟然能連放三槍,還能彈無虛發,衝到近前,那武器搖身一變,竟然又似鐵錘似的揮舞起來,砸得日本人哭爹喊媽。

  這是李如松親自統帥的,遼東鐵騎的精銳——李府家兵,如果說查大受的3000人是龍套,那麼這1000人,卻是彼時大明騎兵中一等一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