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淡水大捷

  基隆失守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滿朝文武為之震驚。有人趁機攻擊說劉銘傳是對淡水湘軍不信任,致失基隆。許多人信以為真,清廷也大為不滿,對劉銘傳大加訓斥。

  劉銘傳堅信自己的判斷,不為所動,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固守淡水。基隆部隊的增援,使淡水守軍鬥志更旺。法軍連續7天反覆進攻,淡水巋然不動。

  八月二十日(10月8日),進攻淡水的法國侵略軍在援軍到來後,以軍艦7艘猛烈攻擊淡水炮臺及各處防禦工事,淡水炮臺守軍本身火藥不足,見敵人炮火猛烈,便在總兵李成率領下,主動撤離炮臺,全部伏身炮臺之後,分散埋伏。法軍開炮200餘發,見炮臺上毫無動靜,以為守軍已潰走,立即驅兵登岸。在艦上炮火的掩護下,分五路向淡水炮臺進攻。法軍不善陸戰,進入叢林地帶後,又失去了統一指揮。待法軍進入伏擊圈後,岸上炮兵變為步兵,喊殺衝出。埋伏在各處的清軍奮起反擊,雙方短兵相接,法軍士兵拼命放槍,很快便將彈藥消耗殆盡。守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展開肉搏戰,法人驚慌失措,被殺100餘人。很多人還未上岸,就成了海中水鬼。梨園花旦張李成,在法軍進攻淡水時,慷慨激昂地說:“火(張小名阿火)生長世間,不欲變服飾為西人奴也!”他率500群眾,配合守軍作戰,埋伏在炮臺附近草叢之中。他們一部分人用長柄鐵鉤配合李成部,專鉤敵人衣物,鉤住即擊殺之;一部分人用長槍瞄準敵人射擊。法軍陸戰隊司令方丹也被他們割下首級。中午,法軍全線潰退,守軍追擊直至海灘,侵略軍狼狽地逃回艦上。法國人也承認淡水之役是一次最嚴重的失敗,認為“這次敗戰是難以補救的”。

  這一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淡水大捷”,或稱“滬尾大捷”。這一戰,沉重地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取得了抗法保臺的決定性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反封鎖戰

  法國侵略者在淡水失敗後,決定全面封鎖臺灣,將全島所有港口及距岸5海里以內的區域(東海岸除外)都劃作封鎖區,企圖斷絕臺灣的對外聯繫和從大陸來的接濟,這給臺灣的抗法鬥爭造成很大的困難。臺灣軍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鬥爭,大陸人民通過種種辦法,衝破敵人的封鎖,運送糧餉、武器彈藥,支援臺灣人民的抗法鬥爭。

  基隆一帶的戰鬥最為激烈。六月十二日(8月2日),法軍佔領基隆後,屠殺居民,搶奪煤礦,遭到當地軍民的堅決反抗。從九月開始,法軍不時攻擊鳥嘴峰、四腳峰等地,擬將守軍逐出基隆河上游北岸的山嶽地帶,雙方衝突時續時停。十一月以後,戰鬥加劇。十一月二十五日(1885年1月10日),法軍集中兵力進攻鳥嘴峰,守軍英勇阻擊,激烈的戰鬥持續一天,法軍退走。十二月十日(1885年1月25日),法軍出動兵力3000餘人夾攻月眉山,並一度佔領山頭。守軍發動反攻,奪回山頭,法軍伏踞山下不退。為爭奪月眉山,雙方激戰10日,傷亡慘重。光緒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初),法國大批援兵到達,正月十八日(4日),法軍出動兵力1300多人進攻月眉山,正月十九日(5日),又出動2000餘人進攻戲臺山,守軍腹背受敵,撤出月眉山,退守基隆河以南,基隆河北之地都被法軍佔領。兩軍隔河對峙。

  此後,法軍還在基隆河北岸一帶與臺灣軍民展開過長時間的激戰,也沒討到任何便宜。在侵略者的史書中,有關這幾次戰鬥的結果,他們寫道:“只留下一個紀念,就是在港灣的裡面,有一座巨大悽慘的墳場,為21位軍官或副官,500餘士兵或水手長眠之所。”羅亞爾:《中法海戰》,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法戰爭》第3冊,新知識出版社,1956年。

  法軍在臺灣無法立足,於二月十三日(3月29日)轉攻澎湖。澎湖的守軍力量較為薄弱,法國軍艦向守軍進行炮擊,守軍的炮火無法打中敵艦,而敵艦的炮彈卻毀壞了岸上的炮臺和營房,守軍只得撤退,法軍佔領了澎湖島。但此時法軍中疫病流行,大批士兵莫名其妙地死去,連主將孤拔也未能倖免。

  與此同時,法軍在越南北部遭到慘敗,中國軍隊取得了鎮南關——諒山大捷,在大陸戰場佔有了極其有利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於光緒十一年二月十九日(1885年4月4日)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清政府之所以急於停戰講和,就是擔心臺灣被法國佔據。中法停戰協定規定,停戰以後,法國應當解除對臺灣的封鎖。四月二十七日(6月9日),中法雙方在天津簽訂《中法合訂越南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開放蒙自、龍州兩地與法國通商,法軍撤出基隆、澎湖。根據條約規定,五月九日(6月21日),法軍從基隆撤走。六月十一日(7月22日),法軍撤出澎湖。

  總結

  在劉銘傳的領導下,臺灣軍民同仇敵愾,終於在光緒十一年(1885)五六月間挫敗法軍佔領臺灣的陰謀,保衛了祖國寶島臺灣。劉銘傳成為晚清第一個挫敗侵略者,使民族自尊得到張揚的民族英雄,也是繼鄭成功之後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臺灣而英勇抗擊外國侵略的傑出愛國將領。

  臺灣軍民在10個月的臺灣保衛戰中,消滅了法國侵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法國侵略者的海軍主力拖在臺灣海面,有力地支援了中法戰爭的其他戰場,打亂了侵略者進一步侵略中國內地的戰爭部署。

  我們以他們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