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八里橋”血戰英法聯軍

  八里橋之戰,從早上7時打到正午時刻,戰鬥十分激烈。其中,蒙古騎兵在戰鬥中表現得異常勇敢,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多次衝向敵軍陣營進行英勇的戰鬥。史書中記載:“八里橋之役,中國軍隊以少有之勇敢迎頭痛擊聯軍。他們的軍隊是由兩萬五千名韃靼兵和為數眾多的民團所組成的”,“儘管他們呼喊前進,勇猛和反覆地衝殺,還是一開始就遭到慘敗!然而,他們頂住了使他慘遭傷亡的強大火力”,最後,他們“還是寧願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吉拉爾《法蘭西和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六,第294頁)。

  還有的史書記載說:“中國人和以勇氣鎮定著稱的韃靼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保爾·瓦蘭《徵華記》,見《第二次鴉片戰爭》六,第292頁)。

  僧格林沁作為清軍的統帥、八里橋戰役的總指揮,他以英勇頑強抵抗外國侵略者的精神,奮力指揮全軍作戰,最後在八里橋上決戰的時刻,公然挺身而出,騎著馬站在橋中央,命令一名身材高大的蒙古旗手,高舉"僧王大旗"揮師抗擊敵軍。

  根據一個英國隨軍翻譯的記載:在八里橋激戰時,“橋口站著一個身材極為高大的韃靼人,他看起來像是總司令(指僧格林沁)的旗手。他手執一面寫有黑字的大黃旗,並且把這面旗幟不時指向所有的方向。此乃僧王之旗,所有官長的眼睛都注視著它,因為它正向全體中國軍隊下達著命令……此刻,全軍精銳親自保衛的那座橋也業已堆滿屍體,然而這個韃靼人儘管已孑然一身,卻仍挺立在那裡,可能正在傳達僧王的最後命令。子彈、炮彈在他的周圍呼呼作響,飛嘯而過,而他卻依然鎮靜不動”。直到一枚"霰彈把他擊倒在地,於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隨著它的旗杆而去的是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德里松伯爵《翻譯官手記》第283~284頁,見《第二次鴉片戰爭》六,第294頁)。如此可歌可泣的壯烈場面,代表性地表現出了中國各族軍民抗擊外國侵略者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

  八里橋之戰,是關係到北京安危的關鍵性一戰,這次戰役雖遭失敗,但以蒙古騎兵為先鋒的中國軍隊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地抵抗外國侵略者的英雄業跡將是永不泯滅的。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