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赤眉起義為什麼會失敗?

  赤眉大軍實際上困處長安,四面受敵。在這種形勢下,赤眉軍領導者未能採取任何積極措施,反而論功爭賞,以至在推翻更始帝劉玄僅四個月後,因糧食補給困難,不得不暫棄長安,向隴(今甘肅莊浪東南)就食。建武二年九月,又因隗囂的襲擊及大雪阻擋及杜陵之戰戰敗,回軍再入長安。十二月,赤眉20餘萬人終因補給斷絕,棄長安東歸。此時,劉秀已建都洛陽並遣兵攻佔了洛陽以南及以東地區,劉秀部將馮異等先行佔據華陰、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北),堵住了赤眉軍東歸要道。

  劉秀還定下若赤眉東撤,則以宜陽之兵向新安聚集;若南撤,則以新安之兵向宜陽聚集的截擊戰略。建武三年正月,赤眉軍東歸至華陰與馮異軍相遇。華陰、湖縣兩戰(參見湖縣之戰),赤眉軍雖戰敗漢軍,但仍未改變其飢疲睏境。隨後,被馮異軍擊敗於崤底(崤山谷地)(參見崤底之戰),損失8萬餘人。樊崇率餘部10幾萬人折向東南,又被劉秀親率的重兵包圍於宜陽(參見宜陽之戰),雖經苦戰,終因糧盡力竭,被迫投降。

  點評:赤眉軍在獲勝之後,沒有注意形勢的嚴峻,未能採取任何積極措施,反而論功爭賞,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導致失敗。赤眉農民義軍,是新莽末農民起義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與綠林軍相互呼應,對推翻新莽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