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令人惋惜的長崎事件

  英國駐長崎領事在一份報告中則稱:“有一中國水兵與妓館的僕人在街上爭吵,警察前來干預,水兵遂將之刺傷,但那水兵也受了輕傷。”

  李鴻章後來也承認:“爭殺肇自妓樓,約束之疏,萬無可辭”。但他又說:“弁兵登岸為狹邪遊生事,亦系恆情。即為統將約束不嚴,尚非不可當之重咎,自不必過為急飾也。”“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貪慕功名,自然就我繩尺”,對水兵的違紀行為表現出一種寬容。在李鴻章看來,嫖妓引起的衝突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二、李鴻章深信,“長崎事件”錯在日本

  然而,事態很快就擴大了,竟釀成一場騷亂,被稱為“長崎事件”。

  8月15日,李鴻章授意全艦隊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上街自由觀光。丁汝昌鑑於前日的衝突,嚴禁上街觀光的水兵不許帶械滋事。但在廣馬場外租界和華僑居住區一帶,中國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預謀的襲擊,便發生大規模衝突。結果雙方死傷80多人,其中中方水兵死亡人數多於日本。

  當時,數百名日本警察將各街道兩頭堵塞,圍住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揮刀砍殺。當地居民也在日本警察的煽動下從樓上往下澆沸水,擲石塊,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參與混戰。中國水兵猝不及防,又散佈在各條街上,結果吃了大虧,被打死5人,重傷6人,輕傷38人。日本警察被打死1人,傷30人,當地市民負傷多名。

  李鴻章深信此事錯在日本:“長崎之哄,發端甚微。初因小爭,而倭遂潛謀報復,我兵不備,致陷機牙。觀其未晚閉市,海岸藏艇,巡捕帶刀,皆非向日所有,謂為挾嫌尋釁,彼復何辭?”是非曲直顯然,中國“斷無不堅持到底之理”,而“日人自知理短,斷不敢再生事端,貽人口實”。

  三、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滅掉日本最佳良機

  “長崎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群情激奮,紛紛要求與日本一戰。據有關史料記載,“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官兵們褪去炮衣,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當時,總教習琅威理甚至主張對日全面開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電告李鴻章,只要李鴻章一聲令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上威力巨大的炮彈將會把日本的長崎市炸成一片焦土。

  起初,李鴻章在得知“長崎事件”後,隨即憤怒地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不無威脅地對波多野說:“如今開啟戰端,並非難事……”這就是說,李鴻章曾經考慮到向日本開戰。如果,按照李鴻章此時此刻的憤怒之情,與日本開戰不是沒有可能。而此時中國擁有“亞洲第一”的強大海軍軍力,對日本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滅掉日本也絕不是天方夜譚,還是有一定的機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