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滿清征服朝鮮半島

  朝鮮三道水師沒有一人赴難,皆不敢與清軍交戰。只有忠清水使姜晉昕星夜馳援。率領百餘艘戰船與清軍水師80餘船交戰,清軍施放大炮,姜晉昕座船被大炮命中數十處,他本人已被數支利箭射中。最後朝鮮水師兵敗,全軍皆散。

  清軍對朝鮮國王藏匿處南漢山城圍而不攻,立長柵困之,把主要精力放在擊敗朝鮮援軍上。

  朝鮮主力4萬大軍全滅,兩大兵使陣亡

  雖然朝鮮八道援軍緊急增援,但於戰事卻作用不大。朝鮮南兵使徐佑申來援,大軍在鐵嶺擊敗一支清軍蒙古部隊,朝鮮軍大喜,立刻追擊。進入山間後遭遇蒙古軍伏擊,一時間萬箭齊發,這支朝鮮援軍幾乎全被殺光。平安監司洪某和使兵使柳琳的援軍也在金化遭遇清軍。柳琳和李一元都是朝鮮名將,部下裝備大量仿製的日本鐵炮(火繩槍),是朝鮮軍隊最強的鐵炮部隊。副元帥申景璦,江原監司趙廷虎等人所率領的部隊也號稱精銳,但都未能成功,俱被清軍擊退。

  最終朝鮮左兵使許完等帶領朝鮮軍主力4萬人增援而來,朝鮮精銳火槍手刀手皆到陣,佈設營地。正月初三日,八旗軍首先搶攻,一舉衝破朝鮮軍木柵,朝鮮軍不戰自潰,後朝鮮軍火藥發生自爆,軍中大擾。八旗軍更是左右衝突,遠射近刺,朝鮮兩大兵使全都戰死陣中。

  清軍重炮部隊抵達朝鮮國王青衣請罪

  眼看各路援軍都被清軍擊敗,朝鮮國王李倧困守南漢山城。城中朝鮮軍可以看到,清軍押解大批被俘朝鮮軍民男女北上,被俘人眾皆不敢大聲哭喊,只是暗泣垂淚,有跑出隊列者,清軍即縱馬追擊以鐵鞭擊打,慘不忍見。

  正月初七日,孔有德等人率領的清軍漢人紅衣大炮部隊抵達南漢山城外,準備對該城城牆進行炮擊。

  本來朝鮮國王將王妃王子們和重要大臣的妻子們都送去了江華島避難,但是沒想到。清軍渡海攻克了江華島,俘虜王妃王子和宗室成員76人。

  1637年正月三十日,鑑於援軍已絕,清軍重炮部隊抵達城外,王妃王子都已被俘。朝鮮國李倧只好率領群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見皇太極,青衣伏地請罪。皇太極降旨赦之。後舉行受降儀式,確立清朝和朝鮮的“君臣之盟”。朝鮮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即三田渡碑)。該碑也被視為朝鮮民族最大的恥辱。

  大清皇帝功德碑由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大淸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寬溫仁聖皇帝以壞和自我始赫然怒以武臨之直搗而東莫敢有抗者…大兵薄城如霜風之卷秋蘀爐火燎鴻毛而皇帝以不殺為武惟佈德是先乃降敕諭之曰來朕全爾否屠之。………漢水上流三田渡之南即皇帝駐蹕之所也壇場在焉我寡君爰命水部就壇所增而高大之又伐石以碑之垂諸永久以彰夫皇帝之功之德直與造化而同流也豈特我小邦世世而永賴抑亦大朝之仁聲武誼無遠不服者未始不基於茲也顧搴天地之大畫日月之明不足以彷彿其萬一謹載其大略。

  清軍劫掠至少數十萬朝鮮男女民眾為奴

  簽約後,皇太極下令撤軍歸國,朝鮮國王李倧出城十里跪送。清軍在包圍南漢山城的一個月時間裡,基本上大部分軍隊都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於是開始以抓捕逃人為名。四處搶劫財物,沒有財物就直接抓捕人口為奴。當清軍撤軍時,大路上到處是滿載財物的清軍。而被搶掠的朝鮮人,則以數百人為一隊,一二清軍在後面跟隨看押,隊伍終日不止。光被俘虜到瀋陽一帶為奴的朝鮮男女就有60萬之多,這還沒有計算被送往蒙古為奴者。清軍可以說已將朝鮮官宦富人家庭太太小姐30萬人全部洗劫一空,押回東北後,再根據家庭出身,公開出售,出身王族的公主價格最高。

  清軍在瀋陽城門外設立奴隸交易市場,每日都有被俘男女數萬人於城門外拍賣交易,此時被俘男女或是子母相逢,或是兄弟相見,相持號哭,哭聲震動天地。清軍開出價碼贖人,根據身份從25兩白銀到1500兩白銀都有。但終因朝鮮遭此大難,國破民窮,朝鮮上下籌措金錢物品,歷時多年才贖回20萬女性,其餘無力贖回的女性,則被八旗披甲士兵幾經倒賣,有的賣到關內,有的賣到蒙古,有的殉葬祭天祭祖,有的賣為妓女。被俘朝鮮男性則閹割後,充當私奴交給漢軍披甲指揮耕地。最後滯留在中國的大多數朝鮮男女俘虜都終身為奴死在異域。

  不堪侮辱逃回朝鮮男女又被送回清軍大營

  在長期給八旗披甲為奴的生活中,有些士大夫家庭出身的被搶掠朝鮮婦女不堪侮辱,逃出主家,潛回朝鮮境內。1637年5月,清軍再次警告朝鮮,要求其迅速把逃回朝鮮的男人和女人送回清國。在清軍的一再施壓下,朝鮮還是將數百名逃回朝鮮的朝鮮男女送回清國,接受主家的懲罰。以上就是朝鮮著名的丙子之亂,對朝鮮半島造成的破壞甚至遠遠大於歷時數年的抗倭戰爭。

  戰後,朝鮮王國專門建立迎恩門以迎接清朝敕使,在1637年至1881年之間,朝鮮先後161次接待清朝敕使。朝鮮則每年四次向清朝進貢(1644年後改為每年一次),直到甲午戰爭清軍戰敗之後,迎恩門被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