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一槍“換回”了億兩白銀?

  1894年9月16日平壤失守,次日翁同龢抨擊:“合肥(李鴻章)事事落後,不得謂非貽誤。”光緒皇帝一氣之下,給李鴻章予以“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的處分。這相當於現在的“行政記大過”、“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戴罪立功”的李鴻章後來還是沒打贏仗,黃海海戰爆發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讓人家從海陸兩路夾擊攻佔了遼東,威脅京畿。甲午戰敗後,清朝政府派代表赴日本談判,日本不予接待。1895年2月12日慈禧看了美國駐華公使田貝轉來的東京來信,說:“所指自是李某,即著伊去,一切開復,即令來京請訓。”2月13日,光緒諭令李鴻章“作為頭等全權大臣,與日本商定和約”,“賞還翎頂、黃馬褂,開復革留處分”。

  《紐約時報》1894年8月6日有一篇報道叫《李鴻章黃馬褂被清廷褫奪,帶罪領軍》說的就是這件事情。報道說:“李鴻章黃馬褂被褫奪,算不上什麼劃時代的事件。然而引人注目的是,這可被視為大清朝廷力圖以加強法紀來整合民心所用權術的一個範例。對西方觀察家來說,本想弄明白如下事實,即為什麼李鴻章在頭天被任命為清軍最高統帥,而次日甚至同日又被褫奪清國貴族的最高榮譽?這項榮譽賦予清國臣民身著‘黃馬褂’的權力,而這種‘黃馬褂’據說是大清皇族專用服裝,禁止非皇族人員穿用。這個矛盾的結果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熟悉清國人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人指出,“雖然朝廷頒佈了禁止李鴻章再穿黃馬褂的命令,但並沒有同時撤銷任命他為帝國軍隊統帥的聖旨。雖然李只能穿他的普通官服,但這並不妨礙他繼續做清軍統帥。如此看來,黃馬褂的回收只不過是個警戒,希望這位帝國司令警惕,在抗擊日本軍隊時必須有上好的表現。如果成功了,他可以指望重獲黃馬褂的殊榮,這無疑將是對他豐功偉績的最高獎賞;但如果失敗了,等待著他的可能是割掉他的馬尾辮子甚至砍掉腦袋。”

  差一點掉腦袋的敗將李鴻章來到日本馬關的春帆樓和伊藤博文“媾和”談判。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時,第三輪談判結束過後,滿腹心事的李鴻章步出春帆樓,坐轎子返回驛館。誰知,就在李鴻章乘坐的轎子快到驛館時,人群中突然竄出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朝李鴻章臉上就是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黃馬褂,倒在血泊之中。迷迷糊糊中,他還不忘叮囑隨員,將換下來的黃馬褂血衣保存下來,要求不要洗掉血跡。然後一聲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