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武則天入寺為尼時懷上了孩子?

  想到這裡,武則天心裡就騰地燃起了一股希望之火,那希望由來已久,那就是回到宮廷工作,她想在那裡實現人生理想,進而體現人生價值。

  但一切都沒有可能了,因為她已入寺為尼了,她不可能再回宮工作了。再說,李治這段時間音訊全無,他根本沒有接她回宮的意思,甚至連來看她一眼的意思都沒有。

  但一切又不是絕對沒有可能。因為經過12年的職場歷練和這段時間的人生洗禮,武則天深深懂得:機會不是靠等來的,而是靠創造出來的,只要善於創造並利用機會,理想就一定能實現。這既是武則天事業成功的法寶,也是她的人生座右銘。

  高牆森森的寺院,不可能給武則天提供實現理想的機會。於是,她只好自己創造機會,她要把創造出來的機會利用在李治身上,這當然要在感情上做文章。

  武則天對李治仍然是有感情的,至少她思念李治,期盼李治。當然,她思念和期盼李治的終極目的是希望他到寺院來,把她接回宮。對此,她是望眼欲穿!

  一定要讓李治知道,她是多麼的思念和期盼他。只有這樣,李治才會動心,才會想起她,才會把她接回宮。於是,她就圍繞如何思念和期盼李治這個命題大做文章。

  武則天才智過人,很快就做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一首題為《如意娘》的情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看石榴裙。

  這首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在這首詩裡,武則天把自己描寫成了一個情痴和色盲,痴得憔悴支離,盲得看朱成碧。思念一個人到了這種程度,實在令人感動。寫了情詩,還捎上一條石榴裙,順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

  有情人終相見

  情詩寫出來後,是要送給李治看的。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這首詩的來龍去脈,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這首詩,因為他去見武則天了。

  李治即位後,在工作上一刻也不敢怠慢。正因為此,他才忽略了武則天。可看了武則天的那首詩(也許看到了那條石榴裙)後,他的心一下揪緊了:她是我深愛的女人啊,我怎麼把她忘了呢?如今,她跌進了萬丈深淵,我卻無動於衷,真是該死!何況我對她曾有過承諾。她在那樣的環境中,還這般思念我,真讓我感到愧疚!

  不能再讓她受委屈了,一定要去看看她,把她接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