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唐朝唐玄宗時期的高麗族大將高仙芝

  九月末,高仙芝回軍至播密川,即令劉單起草捷報,並派中使判官王廷芳進京告捷。由於事前未告訴四鎮節度使夫蒙靈詧,招致了他的妒嫉與怨恨。當高仙芝一行人回到河西時,他不派一人前來迎接慰勞,反以“噉狗腸”、“噉狗屎高麗奴”等汙言穢語把高仙芝罵得狗血淋頭,認為高仙芝經自己舉薦才步步高昇,今天卻不告知自己而擅奏捷報,是忘恩棄義。最後又訓斥他說:“據高麗奴此罪,合當斬,但緣新立大功,不欲處置。”

  高仙芝憂懼不安。監軍邊令誠感到夫蒙靈詧對待此事殊不公正,遂將此事上奏朝廷。其年十二月,朝廷為嘉獎高仙芝的赫赫戰功,制授鴻臚卿、攝御史中丞,代夫蒙靈詧為四鎮節度使,並徵調夫蒙靈詧入朝。

  高仙芝雖擢任為安西四鎮節度使,見了夫蒙靈詧仍是“趨走如故”,毫無報復之意,這倒使他心裡不安。副都護程千里、大將軍畢思琛、行官王滔、康懷順、陳奉忠等,也曾在夫蒙靈詧面前詆譭過高仙芝,他領節度使後批評程千里說:“公面似男兒,心如婦人,何也?”又責備畢思琛過去憑藉威福,擅奪他城東一千石種子莊,最後還對思琛說:“我欲不言,恐汝懷憂,言了無事矣。”又把王滔等叫到面前,命拉下去將笞打,過了一會又都釋放。由於高仙芝把過去彼此之間結下的怨隙——挑明,並予以寬免,使軍將們消除了顧慮,“由是軍情不懼”。

  天寶八年(749)十一月,吐火羅(在今阿富汗北部)葉護失裡伽羅上表唐廷說,朅師國(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爾)王親附吐蕃,受小勃律鎮軍困苦,運糧受阻,欲發兵擊破朅師國,請求唐朝調發安西兵助戰,來年正月至小勃律,六月進至大勃律。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奉命出軍,遂於翌年二月擊破朅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三月,唐廷冊立勃特沒之兄素迦為朅師王。

  怛邏斯戰役之敗

  天寶八年十二月,高仙芝上奏石國(昭武九姓之一)無蕃禮節,請求進討。經唐廷允許後,遂發兵進攻石國。高仙芝派人先與石國約和,然後乘其不備,出兵掩襲,遂俘虜石國王及其部眾,勝利而歸,並盡殺其老弱。高仙芝為人貪婪,掠得石國瑟瑟(碧珠)十餘斛,黃金五六駱駝,“其餘口馬雜貨稱是,皆入其家”。!

  天寶十年(751)正月,高仙芝入朝,獻其所俘獲的突騎施可汗、吐蕃酋長、石國王、朅師王。玄宗以其功勳卓著,加授開府儀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為武威太守,並代安思順為河西節度使,但由於安思順諷勸部下“割耳剺面”苦苦相留,此令未能實行。遂改任右羽林大將軍。

  高仙芝以欺詐的手段攻破了石國,並大肆殺掠,石國王子將此遍告昭武諸胡,激起了他們的憤慨,便暗中聯合大食國共同進攻安西四鎮。高仙芝獲知此事後,遂於其年四月親率蕃、漢兵數萬進攻大食,深入其境七百餘里,至怛邏斯城(今哈薩克江布爾城附近),與大食軍遭遇,雙方激戰五日,未見勝負。在雙方相持的重要時刻,唐軍中的葛羅祿部眾突然叛變,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趁夜間逃跑。由於道路阻隘,拔汗那部眾又在前面擋住去路,人馬壅塞道路,幸虧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奮起大棒,為他殺開一條血路,才得以逃脫。這次戰役,“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