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二戰時期:“兩個法國”鏖戰中東

  混戰中,一輛h-39輕型坦克被彈片擊中,炮塔轉動機構被卡死,駕駛員匆忙倒車卻陷入泥潭,剛開出泥潭又被1發炮彈打中負重輪,車體被爆炸氣浪掀翻,車長洛貝達在爬出坦克時被狙擊手打死。

  其他坦克的情況也極為不妙:一輛坦克為躲避炮火開進了灌溉渠無法動彈,友軍也無力救援,車組成員只好棄車逃命。另一輛坦克遭到敵人火力圍攻,密集的機槍子彈不斷敲打車體,雖然無法擊穿裝甲,但連續的震動和可怕的撞擊聲讓車內成員精神崩潰,不久後1發炮彈擊中車體,車長魯森當場陣亡。

  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自由法國軍隊毫無進展,裝甲騎兵連損失了4輛坦克,維希法國守軍卻愈戰愈勇,靠著幾輪反衝擊,把戰線重新推回原來位置。在隨後的幾天中,相互敵對的法國軍隊展開拉鋸戰,雙方均無大的建樹。6月21日,自由法國第1師麾下的第13旅靠著強擊突入大馬士革,緊接著城內的維希法軍倒戈,大馬士革被解放,而納賈赫的敵人也被迫投降。

  戰役總結

  由於一敗再敗,7月12日,維希法國不得不接受失敗現實,宣佈在敘利亞和黎巴嫩休戰,然而一些維希法國軍人難以接受戰敗的事實,空軍中尉德拉達耶不顧停戰命令,率領5架戰鬥機於凌晨時分偷襲自由法國部隊的車隊。這一魯莽行動引起英軍和自由法國軍隊對維希法國軍隊發動全面攻勢,最終導致維希法軍徹底失敗。

  7月14日,維希法國駐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最高長官鄧特斯正式在停火協議上簽字。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協議起初沒有提及自由法國是否對敘利亞和黎巴嫩擁有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自由法國代表拒絕簽字,同時把情況電告戴高樂,後者立即向英國首相丘吉爾發難,告訴他如果英國堅持這麼做的話,所有自由法國的部隊將開往東線,和蘇聯紅軍一起作戰。出於政治和外交考慮,丘吉爾同意了自由法國接管敘利亞和黎巴嫩,並且將投降的維希法國軍隊(包括6300名士兵和127名軍官)交給自由法國部隊。

  據戰後統計,此役令維希法國耗光軍事本錢,共有874人陣亡或失蹤,全部武器裝備或毀或俘,而英法盟軍約有980人傷亡,技術裝備損失微乎其微。更關鍵的是,這場戰役打出了自由法國的威名,更多維希法軍官兵響應戴高樂的號召,投身到反法西斯陣營。

  看後感如何?是不是覺得傷亡人士太少了,的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