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慈禧為自己修花園而挪用鉅額海軍軍費!

  如從外國購買、安裝電燈多由李鴻章經辦,而海軍衙門當時還兼管鐵路,所以李鴻章在1891年給海軍衙門催要具有戰略意義的關東鐵路撥款信中,不能不首先詳盡報告為頤和園買燈器情況:“頤和園電燈機器全分,業經分批解京,並派知州承霖隨往伺候陳設”;他強調這批電燈是趁廣東水師學堂的德國魚雷教官回國休假時“令其親往德廠訂購,格外精工,是西洋最新之式,前此中國所未有”。這些燈具“鴻章逐加披視,實屬美備異常”,“機括巧密,料件繁多”,雖然“承霖原是安設電燈熟手,惟此係新式,與尋常不同”,因此還非這位德國教官親自到頤和園安裝不可;而頤和園附近西苑“更換電燈鍋爐各件”是由一洋行代辦,不久就可運到天津,“聞器料尚屬精美,一俟到齊,即派妥員解京,以備更換”。近代建造輪船槍炮、架設電線、修築鐵路這些與國計民生有重大幹系的“近代化”事業阻力重重,認為是“奇技淫巧”、是“用夷變夏”,然而慈禧對直接供自己享用的“洋器”如頤和園電燈、鍋爐,卻是要求用最先進的,並無任何顧忌。

  在此,李鴻章先報告頤和園路燈情況,再要修路款,可見要款之不易。然而,路款仍未如數撥到。1893年,戶部為替“老佛爺”祝壽,還是要“商借”海軍關東鐵路經費200萬兩,因每年築路專款恰為200萬兩。李鴻章無奈,只得照辦,已修至山海關、購地已至錦州、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的關東鐵路只得在甲午戰爭爆發前的關鍵時刻停建。

  1889年,朝廷命令李鴻章將部分北洋水師官兵和水師學堂新畢業的學員共計三千多人調來昆明湖,將“湖水淺”的昆明湖當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輪作“戰艦”在湖面駛來駛去,水兵們做各種表演,與岸上的陸軍同向坐在南湖島嵐翠間的“閱兵臺”上的慈禧搖旗吶喊,歡呼致敬。這次“閱兵”既顯示了慈禧對海軍的關心和作為全國軍隊最高統帥的絕對權威、使其虛榮心又一次得到滿足,同時又帶有相當大的娛樂性、使性喜遊樂的她興奮不已,更企圖以此向世人表明“修園”並非為己享樂、真的是為了大清海軍的建設!可謂一箭數雕。

  從1886年到1894年,頤和園一直修園未停,究竟動用了多少海軍經費,準確數字已難考定,因為統治者其實也“做賊心虛”,惟恐為世為人所知,所以早就由海軍衙門奏請,將其各項雜支用款不用造冊報戶部核銷。準確數據,將成為永遠的秘密。根據相關史料研究推算,多數研究者認為花費在二三千萬兩之多。總之北洋海軍在1888年正式成軍時,其實力大大超過日本海軍,然而此後至甲午戰前的六年,由於經費緊張便未再添置一艦、未再更新一門火炮。1891年4月,戶部乾脆明確要求停購艦上大炮、裁減海軍人員。以後,正常維修都不能保證。相反,這六年中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艦2艘,日本天皇甚至節省宮中費用,撥“內帑”以充造船、買船費用。兩相對照,夫復何言!也正是在這幾年間,世界海軍造艦水平和艦載火炮技術都有飛速發展,艦速與火炮射速都有大大提高。到甲午海戰時,日本艦隊的航速與火力都大大超過北洋艦隊。其實,中日海戰的勝負在此時已經判定。

  慈禧等人當然知道如此修園會招世人強烈不滿,因此在以光緒之名發佈的上諭中專門強調:“此舉為皇帝孝養所關,深宮未忍過拂,況工用所需,悉出節省羨餘,未動司農正款,亦屬無傷國計。”所謂“羨餘”,是指賦外無名雜稅;“司農”原是漢代主管錢糧的官名,清代因戶部主管錢糧田賦,此處指戶部主管的“正款”。海軍衙門當然更要強調並未動用購艦專款,而“今日萬壽山恭備皇太后閱看水操各處,即異日大慶之年,皇帝躬率臣民祝嘏臚歡之地。先朝成憲具在,與尋常僅供臨幸遊豫不同”。“未動正款”、“無傷國計”,“與尋常僅供臨幸遊豫不同”,恰恰“欲蓋彌彰”,純屬“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