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豆腐渣”工程禍害百姓

  兩個實事求是的科學家隨即被關進大牢。這一招很適用,其他的人再不敢囉哩囉嗦。

  一年多後終於完工

  梁武帝指定太子右衛率康絢為興修大壩的總負責人。並且給他吃了定心丸: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你只要放心大膽地去修,一定成功。

  隨即朝廷下令:從徐州、揚州徵集民工,每20戶抽5人。兩州徵集了15萬人,加上5萬士兵,一共20萬人,熱火朝天地投入到這項浩大工程中,定名為“浮山堰”。

  工程整體規劃是:從淮河兩岸的浮山、巉石山同時填土,然後在淮河中心合攏。位置大致在今天的江蘇泗洪縣、安徽五河縣、明光市三地交界的地方。

  從此,在淮河兩岸,不論是酷暑嚴寒,還是白天黑夜,都有密密麻麻的民工在不停地挖土壘壩。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在515年,也就是蕭衍稱帝的第14個年頭,浮山堰終於建成。康絢鬆了一口氣,剛要派人向建康彙報這個特大喜訊,還沒有來得及出發,才完工的浮山堰就轟隆隆崩塌了。

  康絢嚇得目瞪口呆。

  一個術士跑過來對康絢說:我仔細觀察了淮水這一段,裡面有蛟龍,翻騰不息,拱翻了大壩。蛟龍害怕生鐵,只要裡面有鐵器,蛟龍就被鎮在下面動不了,大壩自然就成。

  康絢趕緊向梁武帝彙報。蕭衍一聽,那就試試吧。

  於是,在建康冶煉廠內的數千萬斤鐵器全部運到了淮河邊,然後一件一件地扔到河裡。

  但是風急浪高,鐵器一進水中很快被衝到下游,根本無法馴服洶湧的河水。

  術士說:蛟龍還在掙扎啊,再用石頭可以鎮住它。

  民工、士兵從填土工變成了砍伐工。一棵棵樹倒下,做成一個個巨大的木籠;地上的大石塊被搬出,裝在木籠內,再推到激流中,流水才漸漸緩慢。

  在淮河兩岸幾百裡內,大小樹木都被砍光,所有石頭無一倖存,那時沒有機器,全部依靠人力,民工的手掌上、肩膀上都被磨出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