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越南仔領導人老胡的悲劇愛情

  為了掩護胡志明在廣東、香港開展工作,林依蘭以一個“妻子”的身份,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胡志明感激不盡,但他擔心時機尚不成熟,怕遭到她的拒絕,始終不敢表示愛意。林依蘭在胡志明向她傾談心聲時,也早已芳心暗許,可她認為還沒到捅破窗紙的時候。

  不久,由於叛徒出賣,胡志明被捕了。臨別時,他緊緊擁抱林依蘭,用手帕拭去她臉上的淚:“堅強些,別讓敵人笑我們軟弱,好嗎?”說著,取出貼身珍藏的日記本交給她,“我把我的心留下來陪你,收下吧!”

  3天后,胡志明被營救出來。林依蘭盯著他那有稜有角的臉孔,說:“志明,你受苦了!為什麼不等我去接你?”

  “我也想更快見到你。”說著,胡志明送上蘭花,“送給你,喜歡嗎?”看到林依蘭表情困惑的樣子,他又說:“看過我的日記了吧?我相信心中的蘭花永遠不會枯萎。”

  林依蘭接過花束,情不自禁地撲入胡志明寬厚的懷裡。

  1958年,胡志明向來訪的陶鑄提出,“我想把依蘭接到河內秘密舉行婚禮,了結多年的夙願”。

  主席說:我個人支持胡主席的請求。不過,這事可是小事不小,事關中越兩黨兩國的關係,不能掉以輕心。

  總理說,我認為應該跟越南共產黨的同志們協商一下,假如他們不反對,我們決不做絆腳石。

  20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解放。這時,林依蘭已是廣東省高級領導幹部,胡志明也已回國繼續他未完的革命事業。

  當時任中共華南局第一書記兼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眼見林依蘭孤身一人,曾多次牽線搭橋充當月老,卻被她一一婉言謝絕。陶鑄實在摸不透她的心思,決定問個究竟:“紙捂不住火,這種事不用保密,他是誰?”林依蘭將心一橫:“胡志明。”

  陶鑄一聽,驚異地望著林依蘭,半晌才開口:“胡志明?越南共產黨主席?他愛你嗎?”

  “他讓我等他。”

  這時,陶鑄有些自責地說:“哎,都怪我當初草率行事,未經慎重考慮,就叫你接受照顧胡志明主席的任務,致使你們兩地相思。”

  林依蘭臉上泛起幸福的笑容:“這不能怪你。我和志明彼此傾心,鴻雁傳書,總有一天會結合。何況‘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相信,愛情能經受時間的考驗。”

  聽了林依蘭這麼一說,陶鑄用力搓了搓手,他心裡明白,以當時的越南情況來看,這段姻緣的成功率不高。他深感自己肩負重擔,稍一不慎,很有可能釀成遺恨千古的悲劇。

  胡志明離開林依蘭之後,他的思念之情與日俱增。幾年之後,他應邀訪問中國,於是,他請求主席安排他和廣東老友敘舊。主席立即致電廣東省委及陶鑄、林依蘭等人到北京與胡志明會面。林依蘭獲悉此訊,欣喜若狂,綻放出平日少有的笑容。

  就在胡志明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即將登機回國時,忽然,他看見了林依蘭向他走來。當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兩個人久久地凝視對方,激動的淚水模糊了雙眼。當送行的飛機起飛時間到了時,林依蘭取出他的那本日記想交還他,他輕輕擋回去:“身邊沒有你,我很久沒寫日記了,還是留給你作個紀念吧!”

  1958年,越南河內。湄公河畔,兩位花甲老人正在舉杆垂釣,他們就是胡志明和陶鑄。

  胡志明神色非常鄭重地對陶鑄說:“中國有句話叫少年夫妻老來伴。我和依蘭相戀20餘載,因為革命事業耽擱了彼此的青春年華。如今,我倆年事已高,我倍覺生活孤獨,諸多不便,所以想盡快和依蘭團聚。請你回去後詢問一下主席和總理對這件事的看法,倘若他們贊成,我想把依蘭接到河內秘密舉行婚禮,了結多年的夙願。”

  陶鑄笑了笑說:“胡主席,這句話依蘭盼了20年,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也是想催你早下決心。我看主席多半會成全你們的。預祝你們終成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