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征服印度的英國英雄

  雖然不至於被這種巨大的兵力懸殊嚇破膽,但克萊武也明白,硬碰硬的戰鬥方式不會讓自己佔到什麼便宜。不過不要忘記,這位當年的軍需官在長時間和本地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已經非常熟悉印度人的心理,知道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因此,克萊武為這場戰鬥做了一些秘密的準備。

  1756年6月23日,雙方在普拉西擺開了陣勢。普拉西位於加爾各答北面的巴吉拉蒂河畔,雙方在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紮營對峙,一邊是克萊武的3000士兵,一邊是陶拉直接指揮的2000戰士——其他的印度士兵由陶拉手下的米爾賈法等4位軍事長官率領分佈在四周,隨時候命支援。

  隨著法國人指揮的印度炮兵發出了第一炮,普拉西之戰正式打響。雙方先是用火炮互相轟擊,由於英國人的火炮數量少、口徑小,有些招架不住,因此不得不在半小時後退到一片土牆之後躲藏起來。藉助這個有利的地形,他們打退了印軍的幾次衝鋒,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

  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改變了戰鬥的進程:英軍備有油布,把彈藥遮蓋了起來,使得自己的火力沒有受到損失,而印軍的火藥則被淋得透溼,喪失了戰鬥力。

  不幸的是,印軍錯誤地以為英軍也同他們一樣被淋溼了火藥,於是對英軍陣地發起了肉搏式的衝鋒。這下正中克萊武的下懷,他命令士兵密集開炮,打死了大量的印度士兵,還打死了陶拉手下4大軍事長官之一的米爾馬丹。

  更不幸的是,米爾賈法,還得到了克萊武扶持他做納瓦卜的承諾。自始至終,這3個叛將的軍隊一直沒有參戰。

  現在,可憐的陶拉只能指望這群叛將了。這3個人表面上還對他唯唯諾諾,但卻一致勸他放棄戰鬥,撤離普拉西。無奈之下,陶拉只好帶著殘兵撤退,而克萊武又趁機用更加猛烈的炮火來為他們“送行”。到下午5點,英軍獲得了戰鬥的全面勝利。

  陶拉在逃跑的過程中被俘,並在不久後被處死。米爾賈法成功地當上了孟加拉新的納瓦卜,並兌現了事前許諾給克萊武的鉅額金錢和土地。

  輝煌與滅亡

  普拉西之戰後,聲望達到頂峰的克萊武被任命為孟加拉總督,主管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一切事務。他在這裡攫取了別人難以想象的鉅額財富,並藉助這些財富在1761年回到英國後成功進入上流社會,實現了自己以前的夢想。火山文學

  1765年,克萊武又以總督的身份重返印度,成功逼迫莫臥兒皇帝沙阿拉姆二世簽訂了《安拉阿巴德條約》。這個條約規定,印度的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這三個重要省份的稅收官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派人擔任,實際上是把這三個省份的全部稅收拱手送給了英國人。

  在那之後,克萊武繼續在英國和印度享受著自己舒適和奢侈的生活。不過,長期的放蕩生活也讓他沉痾纏身。最終,不堪病痛折磨的他還是在1774年自殺身亡。此時,距他第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正好是三十年。

  克萊武是英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對於這個國家和東印度公司最大的貢獻,就是獲得了普拉西戰役的勝利。人們普遍認為,這次戰役標誌著英國在印度的存在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從以攫取金錢為主的商業入侵轉變為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在內的徹底的殖民統治。那些從前以數錢為樂的英國人,現在開始了對土地和政治霸權的瘋狂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