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皇姑屯的歷史傳說

  據史籍記載,皇姑屯位於瀋陽舊城以西十華里。清初,這裡只有少數幾戶守王公墳塋的墳丁人戶散居於此,大約在康乾時期才形成聚落,初名“黃桂窩鋪”;同治十二年(1873)刊刻的《陪都紀略》稱之為“皇姑屯”;該書所附的《瀋陽城垣圖》上也明確標明“皇姑屯”。這大約是目前見到的有關皇姑屯的最早記載。

  不過,後來出版的一些相關《縣誌》等,並不是一直都用“皇姑屯”的名字。而據專家考證,“皇姑廟”紀念和埋葬的,其實並非村姑桂花,而是簡儀親王。簡儀親王屬鑲藍旗,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莊親王舒爾哈齊的第八個兒子,也叫和碩簡親王。由於簡親王本名叫芬古,所以其墳也稱芬古墳。

  專家推測,所謂皇姑墳,很可能其實就是“芬古墳”因年代久遠被叫成了“皇姑墳”。

  其實,專家的說法也是推測,在瀋陽的老百姓心中,特別是皇姑人心中,倒寧願那個善良憨厚的皇姑“桂花”是真的。何況,事情過去了幾百年了,誰能肯定就沒有過這個人呢?

  說起皇姑屯,很容易讓人想起火車。關於火車的著名事件咱先不表,先說說這裡的鐵路故事,算是一個鋪墊

  皇姑屯火車站

  在皇姑區的南部有座火車站,它就是皇姑屯車站。現在,這座車站還存在。只不過,已不復當年繁華。誰又能知道,當初這個火車站,執行的可是“瀋陽站”的功能。在1911年前,京奉鐵路的終點是這裡,當時該站名為“瀋陽站”。坐京奉鐵路到奉天,到了這裡就該下車了,再坐別的車進城。

  總在郊區下車,再進城,麻煩啊,就跟下了飛機還必須得打好幾十塊錢的車才能進市區是一樣的道理,為使京奉鐵路延至奉天城根,中日兩國政府於1911年9月2日達成《京奉鐵路有關延長的協約》。決定將京奉鐵路由原來的終點站瀋陽站(即今皇姑屯站)通過橫斷的南滿鐵路向奉天城根進行線路延長。同年底,完成開通至小西邊門外的新站,起名為“瀋陽站”。同時將原瀋陽站改為“皇姑屯站”。

  因為有了火車站,這個偏僻的小村,也日漸繁華,商賈雲集。僅商號、貨棧、藥房等有30多家。飯莊、油坊錶店、銀匠鋪、刻字社、照相館、郵局等多處。那時候的皇姑屯,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