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古考奇聞

  就明清規定而言,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鄉試的,首先得通過小試,即俗稱的童子試,成為秀才後才有可能。秀才還要通過歲試、科試,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科試在鄉試之前舉行,可以看成是鄉試的預考。通過科試的秀才被允許參加古代的“高考”鄉試。如果科試沒有通過,則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補考的機會,稱為“考遺才”。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便可以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了。因為會試的考場設在京城,故有“進京趕考”一說。通過會試的考生,稱為“貢士”,獲得參加最後、也是最高級考試廷試的資格。

  經常有考生意外死亡

  號舍左右兩壁磚牆在離地一二尺之間,砌出上、下兩道磚託,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層木板。白天考試,上層木板代替桌案,下層木板為坐凳,供考生坐著答題,夜晚取出上層木板併入下層,用來當睡覺的床。但因號舍長度只有四尺(相當於1.33米),人睡下去連腿都無法伸直。而且號舍沒有門,考生需自備油布做門簾以防風雨。

  在考試的九天七夜裡,考生答題和食宿全在號舍裡。在每排號舍的盡頭有一間糞號,誰去上廁所不能說話,只能用牌子來表示,牌子正反兩面都有字,一面寫著“入靜”,另一面寫著“出恭”,現在還有不少老年人以“出恭”指上廁所,就是由科舉而來。由於秋闈時天氣非常炎熱,考生們吃住全在狹小的號舍裡,因此,經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食物中毒導致意外死亡,還有的則是被藏在號舍屋簷等處的毒蛇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