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火燒圓明園悲劇的歷史真因

  國人毀壞圓明園的意念和力量才是最為瘋狂最為持久最為恐怖的。在1860年大火後的三四十年中,國人圍繞圓明園的盜竊真是沒完沒了,值錢的物品偷光後,他們又將散落、埋沒於土中的細碎寶物挖地三尺來搜尋,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清政府對圓明園再度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國人這次來了個“利索的”。園內大小樹木被砍伐殆盡,建築、木橋的柱子遭鋸斷。辛亥革命後,進入北京的軍閥,把圓明園作為建築材料場,能做建築材料的東西幾乎全部被搜盡,張學良為其父建陵園時就曾命人從其中拉走諸多石料。經過此劫,一些殘存建築全成過眼煙雲。從1940年起,圓明園內平山填湖開田種稻,湖山勝景蕩然無存。

  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前夕,統治者自顧不暇,咸豐皇帝帶著高貴的皇室貴胄先溜了,只顧自己性命,扔下百姓不顧。國家不愛民眾,又憑什麼指望民眾拿自家性命去愛國?太平日子統治者作威作福,剝削民眾,災難來了又扔下民眾不管自先逃命,導致積蓄已久的民眾怨氣自然如火山一樣爆發。人們巴不得看到統治者統統死掉,焚燬你的家園還是輕的呢,休怪民眾無義!這樣說來,又能怪誰呢?歸根結底是清廷腐敗無能導致圓明園被焚燬。統治者為掩蓋自己對國家、對人民犯下的罪惡,說這個“奸人”那個“漢人”帶的路,嫁禍於他人,找替罪羊,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掩飾自己的惶恐,洗脫自己的罪惡。

  導致圓明園被焚燬,清王朝政治統治上的腐朽欲墜、軍事上的軟弱無能才是最直接的原因,外敵入侵只是提供了一次契機而已,“元兇”是誰很清楚了。君視民為草芥,民視君為仇敵,這就是封建專制獨裁統治的結果。我們又一次看到一個貧窮、落後、羸弱的國家,只能處於被壓迫、剝削、凌辱、掠奪、捱打的地位。

  隨著1860年10月18日這一天的大火,圓明園早已鐫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歷史的硝煙已然散去,但那凝固在我們心間永恆的痛卻世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