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揭秘明代倭寇真相

  此後數年,王直居留於日本平戶,他帶來了中外商船,使平戶成為繁榮的國際貿易港,深受當地領主歡迎。史料描寫烘托出了王直的赫赫威儀——“緋袍玉帶,金頂五簷黃傘侍衛五十人,皆金甲銀盔,出鞘明刀”,其建造的鉅艦可容納兩千人,甲板上可以馳馬往來,而“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海上帝王般的王直,在大海的這邊,在他的故土和祖國,卻被視為“東南禍本”,名列通緝令榜首。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東南沿海的抗倭統帥職位落到了王直的同鄉,徽州人胡宗憲的身上。為了招降這位關鍵人物,對徽商心理極為了解的胡宗憲先將王直的老母妻兒放出監獄,優裕供養,並讓其兒子寫下血書,勸王直早降。又派了兩位使者去日本,封官許願,並答應通商互市。

  當其得知親人無恙,王直喜極而泣。為了表示誠意,他先派義子毛海峰領軍回國助官軍剿賊,隨後率精銳千餘人,乘“異樣鉅艦”回到舟山岑港,大興土木,預備開市。胡宗憲要他來接受官職,他坦然前去,沒想到,一去便被扣留了。

  胡宗憲最初的確是主張招撫的。然而殘酷的現實是,明王朝根本無法容忍這位“海上帝王”,早先為擒斬王直,便曾開出“封伯爵賞萬金授高官”的驚人厚賞。入骨的忌恨很快興風作浪,胡為求自保,不得不改變了態度。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王直在杭州被斬首。臨刑時他不勝怨憤地說:“不意典刑茲土!”伸頸受刃,至死不求饒。

  倘若王直真的沒有主使海盜劫掠沿海的話,那麼他最大的罪狀也不過是“要挾官府,開港通市”,而終其一生卑微而終極的夢想,也不過是成為一名海上的“紅頂商人”。

  萬千中國“倭寇”人頭落地

  誘殺王直,讓朝廷在海商和海盜中信義盡失,他們由絕望、怨恨而至徹底墮落,很快“新倭復大至”。在俞大猷、戚繼光等全力攻打下,毛海峰先據岑港堅守,後突圍南下佔據福建浯嶼,進行了瘋狂的報復,閩廣遂成倭患的重災區,沿海縣城紛紛淪陷,天下震驚。古來殺降不祥,就在王直死後不久,胡宗憲也被反覆彈劾並下獄,最終含恨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