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清初剃髮屠城暴行禍起哪個漢臣?

  當然,和歷史上幾乎所有惡貫滿盈的漢奸一樣,孫之獬同樣受到了嚴厲的懲罰。《研堂見聞雜錄》記載:“至丁亥歲,山東有謝遷奮起,攻破州縣,入淄川城,首將之獬一家殺死,孫男四人,孫女孫婦三人,皆備極淫慘以斃,而之獬獨縛至十餘日,五毒備下,縫口支解。嗟乎!小人亦枉作小人爾,當其舉宗同盡,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鐵鑄不成一錯也。”

  順治三年秋,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衣錦還鄉。農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人們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髮,以懲罰其獻媚清廷首創剃髮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後斬首市曹,暴屍通衢。消息傳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皆雲罪有應得。顧炎武聞此消息,奮筆寫《淄川行》以賀:“張伯松,巧為奏,大纛高牙擁前後。罷將印,歸裡中,東國有兵鼓逢逢。鼓逢逢,旗獵獵,淄川城下圍三匝。圍三匝,開城門,取汝一頭謝元元。”孫之獬的死訊傳到京城,順治帝給吏部下旨,討論撫卹之事。當場就有大臣提出:孫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應當給予撫卹。順治帝最後採用了這些大臣的建議,沒有給予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卹。

  嗚呼,這就是以出賣祖宗和靈魂為代價來“貪慕富貴”的惡棍下場。孫之獬其人在中國歷史上本稱不上什麼人物,卻在清初做了一件讓人至今為之詬罵的事情,讓世人至今罵之而後快,以致成為清初官場上一個聲名狼藉的人物,成了千古罪人,真可謂“恐聚十六州鐵鑄不成一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