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桃花源”背後:東晉大量人口苦於賦稅徭役

  最後提到的南陽劉子驥,是個名聲不錯的人,聽說這個案子,準備前往探險。可還沒找出什麼成果便生病死了,所以,“後遂無問津者”。劉先生死了,應該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完成他未竟的遺願,加倍去尋找這塊世外桃源才對啊,可為什麼從那往後就沒有提出去找桃花源的人了呢?原來,劉子驥是有身份的人,他的探險隊不像漁夫那樣單槍匹馬,所以要是他找到桃花源,那裡邊的人恐怕就在劫難逃了。所以,很有可能,這位多事的劉先生不是善終,這裡也許是作者加的一個隱語。為什麼桃花源中的人要除掉他?因為漁夫和劉子驥的背後就是官府,官府到來就意味著苛政!

  可見,《桃花源記》並不是“塑造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而是要記述一個社會現實:晉末,大量人口苦於賦稅徭役,成團躲起來,在地下社會里生活。最終,東晉朝廷的基礎日益衰敗,終於被門閥士族趕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