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震驚!古代軍隊吃什麼?

  大餅泡飯和茶水成為宋明軍隊主食

  一般來說大餅饅頭這種食品是很晚才成為軍糧的。因為麵粉加工困難,而且那時人們不會發酵技術,所做乾糧全部是死麵。從漢朝開始,中國人即開始吃麵,當時叫做湯餅。漢魏以後,煮麵糊糊,麵疙瘩成為最常用吃法。

  無論湯餅,還是麵糊糊都不方便攜帶,只有乾糧才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正所謂,“夫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況深入敵境,飛挽不通...人持乾糧三鬥,可用數旬”。軍隊作戰攜帶乾糧才是最好的辦法。

  後世中國軍隊最鍾愛的軍糧大餅出現時間比較晚,漢朝時期中國才有燒餅,在民間也是偶爾食用。軍隊出征一般更喜愛乾糧和熟食為口糧,到唐宋年間,燒餅大餅成為軍糧。唐朝為可以對抗突厥,回紇等等各種北方和西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起一支飲食居止一同突厥的騎兵部隊。減少後勤運輸,攜帶乾糧輔以漁獵畜奶,長途奔襲,萬里轉戰。宋朝征戰時,即命令城內分造乾糧,麻餅,量給茶,酒,柴和水錢給士兵。宋軍出戰,則揹負糜餅,雜餅,皺飯,硬塊鹽和醬行軍。中國古代最出名的軍用乾糧叫做“鍋盔餅”。

  燒餅到了明朝得到更新發展,明軍為可以在山區林地,長途追擊敵人。將圓餅,以炭火烤炙,酥脆鹹香,中戳小孔,以繩串之。方便士兵攜帶食用,這就是明朝的壓縮餅乾。

  明軍還有一種做法是,以1石大米做成幹米飯運輸,吃的時候,用熱水泡飯,就可以食用,這就是水泡飯,明朝的方便麵。古代日本軍隊也有吃泡飯的習慣。明軍野戰副食為把三升豉摻以五升鹽搗碎如泥狀,捻作成餅狀曝曬幹。要食用時剝一塊棗核食用,以代替醬菜。

  軍隊發軍糧配大醬出征有大宴會

  從上古開始,中國軍隊主食主要是小米,大米和麥子。看起來還不錯,但古代軍隊最慘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沒有機會,經常吃到暈菜的。在軍營中新鮮肉類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們的副食主要是兩樣,大醬和醃菜。

  醬在中國已經有至少4000年曆史,周天子的食譜就包括“醬用百有二十甕之多”的記載。到漢朝,駐守邊塞漢軍配給為糧食2石搭配醬2鬥,秦朝則是1鬥米配半升醬。醬一直是中國古代軍隊的主要調味品。

  鹽是人體力量來源,俗話說得好,“三天不喝鹹菜湯,覺得兩腳晃噹噹”。所以鹹鹽也是軍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軍每兵有3升鹹鹽配給,主要可以製作鹹肉,鹹魚和各種鹹菜。唐軍一天給小米2升,鹽半合。一年糧食七石二斗。

  一般大軍出征會有一頓大餐。比如唐軍出征宴會則非常豐富,必有牛酒。酒酣拔劍起舞,鳴笳角抵伐鼓呼。絲竹之類的樂器是不可以使用的,那會讓士兵銳氣沮喪。出征宴會食譜包括,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張薄餅,饅頭1枚,蒸餅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兩,還有牛羊的頭肉和蹄子,醬羊肝,醬豬肝,鹽三分之一合,醬半合,姜1兩,蔥3兩,醋一合。從宴會菜譜上,我們可以看到唐軍主力主要來自山西,陝西,甘肅等西部地區。

  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很難享受到這樣豐富的菜餚。

  遊牧民族風乾肉1頭牛變20斤肉乾

  來自北方的遊牧和漁獵民族最主要的軍糧是風乾肉。一頭牛被殺後,上百公斤牛肉經過風乾加工,變成十幾斤二十幾斤的肉乾,隨身攜帶出徵。等於是一個士兵帶著1頭牛的牛肉出征行軍,可以吃幾個月。具體做法是把鮮牛肉風乾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進一個牛膀胱裡。這時這些牛膀胱就變成了食物包。士兵帶著1包或者幾包牛肉乾即可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