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古人夏天都喝什麼解暑?

  涼漿則是發酵再冰鎮的米湯。宋人會將大米或者小米,先熬成黏稠的粥,再加涼水。混合均勻後,粥被倒進大缸,封蓋,等待其自然發酵。大概五六天以後,米會糖化,這時候人們再進行過濾,留下香甜的汁水。這些汁水只要再冰鎮一下,就成了可口的涼漿。

  甘草湯,顧名思義,就是冰鎮的甘草水。而涼水荔枝膏卻和荔枝沒有什麼關係,其是用烏梅熬製成果膠,再加進水裡做成的。而藥木瓜和水木瓜,前者是用蜂蜜和幾種中藥材將木瓜醃製,再煮爛搗成泥,再加進水裡。而後者則是簡單地將木瓜切塊,然後放入水中。

  不過這些冷飲雖然用料都比較實在,既沒有防腐劑,也沒有添加劑,但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安全。因為其中用到的冰和冰水,主要來自人們冬天採集的自然冰。這些冰取自江河,其中含有很多雜質,直接食用的話就容易吃壞肚子。南宋孝宗皇帝就曾因為吃冰而鬧過肚子。這事還被《宋史》記錄了下來,孝宗還因此得到了手下的勸諫。

  民以食為天,無論古今,在炎熱的夏日,人們總會想出一些辦法來驅散這悶熱天氣帶來的壞心情。今天,我們能嚐到各種口味的雪糕,喝到多種多樣的冷飲,也離不開前人積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