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北魏“子立母死”制度

  文明皇后馮氏就是北魏時期憑藉“子立母死”制度成功的將對手除掉,並且掌握國家統治大權的代表。馮氏本是漢人,後來入宮,被高宗選中,成為了貴人,後來因為獲得了高宗深深的寵愛,被立為了皇后。高宗駕崩之後,她為了展現出自己的悲痛,還自己投身於火海之中,被人救下之後很久才甦醒。馮太后本人也是一個十分聰慧的人,她憑藉自己的智慧謀略,平定了乙渾的叛亂,使得北魏的政局穩定下來,她也開始了第一次的垂簾聽政。但是統治者的位置並不是容易的,馮氏本人雖然有才能,但是第一次聽政時,還是因為經驗不足,不久就下臺了。

  後來馮太后吸取前朝的竇氏等人的經驗,親自撫養當時被選中的下一任統治者拓跋宏,也就是後來的孝文帝。孝文帝的母親在“子立母死”制度下被殺害了,馮太后掌握政權的最大對手已經被除去,在孝文帝登基之後,她憑藉撫養皇上的身份再次獲得了垂簾聽政的機會。

  馮太后垂簾聽政掌握股價政權之後,對於國家的朝政都進行直接的干預,孝文帝的存在也成為了馮太后實行各項制度措施的一個傀儡。馮太后掌握北魏的朝政長達二十五之久,在她掌握政權期間,實行了多項的政治措施的改革,尤其是其實行的漢化政策,更是對於後來民族融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馮太后在長期的參與朝廷的政治鬥爭中,深深地看到了“子立母死”制度對於自己掌握政權的重要作用,所以她不僅利用這項制度將繼承者的母親殺害,並且也將其母族一起的拔除,這樣馮氏就能夠牢牢地將北魏政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子立母死”制度不但沒有發揮出拓跋珪想要避免大權的旁落到外戚手中的作用,反而更加的促進了後宮干預朝政,掌握政權的局面。

  雖然拓跋珪在實行這一制度時,與當時國家穩定統治政權的社會實際需要相符合,但是“子立母死”制度卻被後來其它人所利用,成為獲得政權的新途徑,這也是拓跋珪無法預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