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范仲淹請宋仁宗吃草,讓西夏主吃塵?

  范仲淹“以守為攻”,執行了三項措施。

  第一,加緊修建防禦工事。西夏的部隊主要是騎兵,只要防禦物夠高,騎兵越不過戰壕,就進攻不了。

  第二,宣揚“懷柔”政策。對於處於西夏與宋朝之間的羌族人,給予情感撫慰和物質賞賜,讓他們不要幫助李元昊。

  第三,屯田。范仲淹在當地招兵買馬,讓他們保衛自己的家鄉。這些士兵比從內地長途跋涉、離家千里來的士兵,具有強悍得多的戰鬥力;除了輪值與操練,士兵可以回家務農,軍隊糧食供應充足。

  范仲淹在西北帶兵這幾年,讓這一片土地生機勃勃起來,百姓生活富足,士兵樂於參軍。

  同時,范仲淹不但降低了戰爭的成本,還實實在在讓李元昊拿他沒辦法。范仲淹有時候會主動出擊,對西夏以牙還牙,讓李元昊也吃上一把沙塵,展示一下宋軍的雄威。

  他那麼厲害,皇帝知道嗎?當然。宋仁宗看著西北軍報,美滋滋地說“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就連西夏部隊,也不禁讚歎“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

  經過幾年拉鋸,西夏討不到好處,慢慢地消停下來。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雙方簽訂“慶曆和議”,李元昊再度向北宋稱臣。

  戰事結束後論功行賞,范仲淹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這是他一生的最高官位。

  改革雖敗,依然“先天下之憂而憂”

  北宋慶曆三年(1043年),宋仁宗有心對朝廷官制進行改革。范仲淹早就覺得要改了。於是,他用心寫出《答手詔條陳十事》,向那些貪汙腐敗、尸位素餐的官員開刀。宋仁宗准奏,稱這次改革為“慶曆新政”。

  但這一下觸動了太多人的既得利益,不斷有人反對。最後,在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宋仁宗不得不第四次將范仲淹貶出京城,平息朝廷紛爭。

  “慶曆新政”的失敗,並沒有讓范仲淹“心懷天下”的信念有任何變更。他輾轉於各個地方,依然用心為民辦事。他去到哪兒,哪兒的百姓就安居樂業、文治昌盛。

  他在河南的鄧州任職時,寫出了傳世名篇《岳陽樓記》,抒發了他對人生起落的感慨,以及他對天下蒼生的關懷。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宋史·范仲淹傳》說他:

  “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范仲淹當官,既懟太后,又懟宰相;既敢讓皇帝吃草,也能讓西夏主吃塵。他如此“奮不顧身”,只因他的心中真正懷有天下。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積勞成疾,在任上與世長辭,終年64歲。宋仁宗親自為他的碑題名“褒賢之碑”,追封楚國公,賜諡號“文正”。

  據《周書·諡法解》:

  “經緯天地曰文,內外賓服曰正。”

  “文正”可說是古代文臣的最高諡號。文韜武略、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確是永遠值得世人敬仰的范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