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什麼說曹洪是曹操版的糜竺?

  除此之外,曹洪對曹操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其東山再起,打下基業。

  《三國志.武帝紀》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

  這是在曹操滎陽之敗後,再次募兵時發生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曹操所募集的士卒,是陳溫、周昕給的,正是因為如此,士卒並非優良,到了龍亢的時候,還發生叛亂了,4000多人的隊伍只剩下500多人,這絕對是曹操事業的最低谷,前有滎陽之敗,如今又發生兵亂,這就讓追隨曹操的那些人有了新想法了,任何時候都是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到底要不要繼續跟著曹操混就是個問題了,這個時候誰能幫他?當時汝潁謀士集團連個影都沒有,以宗親為主的譙沛武將集團還是早期追隨曹操的那幾個人,誰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呢?只有曹洪有這個實力。

  《三國志.曹洪傳》揚州刺史陳溫素與洪善,洪將家兵千餘人,就溫募兵,得廬江上甲二千人,東到丹楊復得數千人,與太祖會龍亢。

  乍一看,以為曹洪是和曹操一起去募兵的,但實際不是,兩人是分開募兵的,曹操到了揚州,是被陳溫、周昕打發了的,給了一些雜兵,也就能衝個數,沒有戰力可言,所以才會發生兵亂事件,相對來說,陳溫和曹洪的私下關係不錯,所以曹洪在揚州募集了優質的數千士族兵,尤其是以出勇猛士族聞名的廬江兵,曹洪得到了2000廬江兵,又在丹陽募集數千人,之後曹洪是帶著這支部隊到龍亢和曹操會合的。

  之前就說了曹操經歷叛亂,身邊就身下500多人了,如果局勢沒有改觀的話,這500人都可能叛逃了,曹軍在最虛弱的時候,需要一劑強心針,要知道,曹軍發生叛亂這件事大致是在初平元年至初平二年這段時間,但是在初平二年的時候,曹操就率部擊敗了東郡的黑山賊,因此當時還是曹操盟友的袁紹,就上表推薦曹操出任東郡太守,曹操因此開始慢慢經略兗州,才有最後基業的。

  那麼顯然《三國志.武帝紀》中沒有記載曹操是如何在低谷期東山再起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曹洪帶來的這支生力軍,當時曹操和曹洪應該是分開在揚州募兵的,當曹操在龍亢遭遇兵變後,是曹洪幫助曹操快速恢復實力的,所以說在曹操短暫的拿到劉備劇本的時候,曹洪就是曹操版的糜竺。

  《三國志.糜竺傳》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曹洪和糜竺一樣,是傾盡自己的資源支持主公的,所以說曹洪在曹氏宗親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有點像傾家蕩產加入曹操公司的早期合夥人,當然曹洪也有自知之明,其帶兵打仗能力其實並不出色,值得稱道的就是兩次功績,一次是官渡之戰時,曹操帶兵奇襲烏巢的時候,是曹洪留守大營,抗住了張郃重兵集團的猛攻,另一次就是在下辯擊敗馬超張飛等人了。

  《三國志.武帝紀》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

  但說實話,這次戰役並不是曹洪一人指揮的,當時曹真曹休也在軍中,而且曹操也是明確了三人的地位,雖然曹洪是名義上的主帥,但是曹操真正任命的統帥是曹休。

  《三國志.曹休傳》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徵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