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什麼說曹洪是曹操版的糜竺?

  曹洪也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將所有事情都交給曹休了,如果他是一個心眼小的人,估計就直接炸鍋了,他能為曹氏集團做的貢獻,在曹操崛起早起就已經做完了,之後的只能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了。

  曹洪晚年值得一提的就是被險些被曹丕斬殺的事情了,曹丕是一直打壓宗親,最具代表的就是九品中正制度的確立了,當然這裡要說一下,九品中正制並不完全是曹丕為了稱帝而拉攏士族,和士族進行利益交換,哪怕是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其實也大部分被官宦子弟所壟斷,而隨著東漢末期的動亂,人口大量流動,以鄉里為基礎的察舉制自然就名存實亡,所以說曹操時期就已經開始逐漸向九品中正制靠攏了,九品中正制的最終確立算是在察舉制被破壞後,所建立的相對適合局勢的人才選拔方式,只是更加利於士族罷了,後期門閥士族的出現,主要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執行制度的人出了問題,在這裡不再贅述了。

  話說回來,曹丕對曹洪動手的時機背後就有深意,也就是曹丕掛掉的那一年。

  《資治通鑑.魏紀二》勳死,乃遣柔還寺。票騎將軍都陽侯曹洪,家富而性吝嗇,帝在東宮,嘗從洪貸絹百匹,不稱意,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群臣並救,莫能得。

  鮑勳就是在黃初七年被曹丕殺的,而之後曹洪就被曹丕下獄了,歷史記載說是曹丕因為當初借錢被曹洪拒絕,記恨在心,抓住其賓客犯法的事情,被下獄了,這顯然是隱藏了曹丕動曹洪的真實原因,黃初七年曹丕已然重病,就快掛了,如果他是因為當初記恨曹洪而對其下手,那麼最應該的是在他繼位的時候就動手,或者說稱帝后動手,怎麼會在生命中最後一刻才動手,曹丕是那種睚眥必報的人嗎?這麼沒心胸嗎?而且還是因為曹洪賓客犯法,曹洪是被連累的。而且曹丕如果想殺曹洪的話,就不會被眾人的勸阻而放棄。

  《三國志.鮑勳傳》太尉鍾繇、司徒華歆、鎮軍大將軍陳群、侍中辛毗、尚書衛臻、守廷尉高柔等並表「勳父信有功於太祖」,求請勳罪。帝不許,遂誅勳。

  當時眾多大臣為鮑勳求情,但是曹丕已然將其斬殺,曹丕是那種動了殺心就不會停手的人,但是對曹洪,曹丕顯然是恐嚇的成分更多,為的就是震懾曹洪,畢竟他在宗親集團中有很高的地位,曹丕是考慮到自己死後,自己兒子曹叡能否平穩繼位的問題,壓制住曹洪,打壓他的勢力,可以穩固皇權,同時曹叡繼位後,也是再度啟用曹洪,顯然曹丕這是給曹洪一巴掌,之後讓自己兒子有機會給曹洪一顆糖吃,讓曹洪對曹叡心存感激啊,妥妥的都是曹丕的套路。

  縱觀曹洪的一生,可以說他出道即巔峰了,他在曹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雖然個人作可能有些問題,且能力不足,但是在曹氏集團中依然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