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歷史上劉封到底是怎麼死的?

  劉封對劉禪的太子是默認的,這點從他反對孟達的勸降可以看出來。孟達對劉封的勸降非常直白:

  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孟達對劉封說劉備已經立阿斗為太子,你的位置就很尷尬,所以很危險。

  孟達也是名士,和法正交好,因此他的眼光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特別是孟達說的:“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人會要劉封死,這個人是誰,孟達心裡清楚。

  誰敢離間劉備父子,誰會離間劉備父子?除了關羽,就是諸葛亮。

  可是,劉封“不從達言”。劉封不從,乃是因為他沒有貳心,如果劉封有貳心,他不會不對孟達的話感同身受。

  事實上,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從來沒有看到劉封貳心舉動。

  六、劉備“想”要劉封死

  孟達給劉封的信中,還有意味深長的一句:“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意思是隻要劉封丟了房陵、上庸、西城郡三郡,回到成都就是死路一條。

  孟達這句話並非指軍事。

  房陵、上庸、西城郡是劉備為劉封安排的地盤,也是他的歸宿,目的是要他遠離成都。而這三個地方丟了,就真的沒有地方可以安置劉封了。劉封也就只能死了。

  事後證明,孟達看得很準,劉封死前大嘆:“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而孟達雖然看出來劉備的想法,可是劉備畢竟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並非絕情的人。當劉封死後,劉備聽說劉封拒絕了孟達的勸降,心裡也後悔,“為之流涕”。

  七、諸葛亮“必須”要劉封死

  諸葛亮一直有復興漢室的雄心,因此出山以前就給劉備獻上一副奪取天下的良方《隆中對》。如果諸葛亮自己可以拿主意,他早就達成了《隆中對》的戰略態勢。

  可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實施起來卻總是不順,因為諸葛亮沒法做劉備的主。

  當劉表病重時,諸葛亮讓劉備取荊州,劉備不同意;當劉琮投降曹操時,諸葛亮讓劉備取荊州,劉備也不同意。這兩個有利時機錯過之後,劉備不得不問孫權借荊州,戰略上造成極大被動,形成了“取荊州”和“交好孫權”的矛盾。

  諸葛亮更無法駕馭劉備手下大將關羽張飛。特別是關羽的失荊州,已經宣告諸葛亮出山前形勢一片大好的《隆中對》成了泡影。

  但是復興漢室是諸葛亮畢生的追求,他必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一旦劉備死後,諸葛亮可以駕馭他的兒子劉禪,可是無法駕馭劉封這個“剛猛”的親王,而無法駕馭的人將可能破壞諸葛亮復興漢室的大業。

  因此諸葛亮要劉封死。

  事實也證明,劉備死後,諸葛亮的手下全是他可以駕馭的人。唯一一個似乎有點性格的魏延也被諸葛亮處處穿小鞋,最終死於諸葛亮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