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王莽當政後做了哪些改革?

  同音字、同義字、反義字彰顯個性,例如:

  同音字有:改長安為常安;郜成為告成,梓橦為子同,九門為久門;道人為道仁......

  同義字有:改谷口為谷喙;漆垣為漆牆;增地為增土;安平為安寧;高郭為廣堤......

  反義字有:改符離為符合;谷遠為谷近;東昏為東明;無錫為有錫;西安為東寧......

  《錫金縣誌》載:周秦時代,錫山發現鉛錫,附近居民,競相開採。至西漢初年,錫礦挖掘殆盡,就被命名為“無錫”。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地名命名規律,即“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可王莽偏偏不怎麼做,例如改范陽為順陰;泥陽為泥陰;夕陽為夕陰;遼陽為遼陰。

  前面說過,王莽是一個狂熱的儒家復古主義者,因此在改地名這件事上,為了推崇儒學,在地名上加了“善、美、德、義”等美好詞彙,例如,改松茲為誦善;即墨為即善;城父為思善;南昌為宜善。同時為了使自己建立的新朝能夠長治久安,又在專門搞了一批帶有“治、安、順、平”等字的新地名,例如,改嚴道為嚴治;故道為善治;正定為思治,還有新安、樂安、饒安、城安等等。

  更可笑的是,王莽不僅改國內的名,甚至還命令東北藩國高句麗改名為下句麗,將匈奴單于改名為受降單于。這人家那願意,於是王莽就派人攻打高句麗,而比較強的匈奴,王莽就賜官賞錢,可匈奴人收了好處後表示“寧死不屈”。

  遼東地區部分郡縣改名情況

  從上述改名實例來看,王莽近乎瘋狂的改名行為與其代漢自立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王莽以儒家學說的守護者身份在西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建立新朝,建立政權後襬在首要的問題便是“正名”,地名改革便成了確立新莽政權合法性的工具。

  例如,仿照周制設置兩京六尉六隊;以長治久安天下順平為思路更改對中原漢地地名,安撫民心;以討伐平鎮為主要內容更改邊疆地名,確立華夷秩序。

  王莽在地名改革上頗費心思,但正如他在其他領域的改革一樣全都以失敗告終,王莽改制不僅沒能解決西漢末年以來形成的社會問題,反而刺激了矛盾的激化,不僅得罪的地主豪強,就連曾經將王莽奉為聖賢的天下百姓最終也拋棄了他。而這些千奇百怪的地名,隨著王莽身死亂軍一同消散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