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經歷坎坷的名將蘇烈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

  西突厥自此滅亡。

  蘇定方這一戰的勝利,對於唐朝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因為在這一戰之後,整個西域,再也沒有能夠和唐軍一較高下的對手。唐朝徹底牢牢掌控了西域,並開始將勢力範圍,延伸到了中亞,一度到達了裡海附近,位於中華歷史之最。

  顯慶五年,剛剛西征歸來,在長安完成獻俘的蘇烈,又被李治緊急任命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前往東北方向征討百濟。在經過一番苦戰之後,蘇定方一戰滅掉了百濟全部主力,直接滅國。

  滅掉了百濟之後,下一個敵人,就是北方強大的高句麗了。從隋朝的時候開始,高句麗就一直稱雄於北方,威脅內地。隋煬帝曾三次征討,皆無功而返,還使得隋朝不堪重負,最終滅亡。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也曾率軍親征。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卻沒能從根本上打擊到高句麗。

  等到李治在位期間,在解決了西突厥和百濟之後,終於可以對付高句麗了。

  顯慶五年十二月十六,蘇烈被任命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奉命與其他記錄大軍一起,征討高句麗。在這場戰爭當中,蘇烈率軍一路長驅直入,直接一口氣打到了平壤城下。可惜的是,當時唐朝北路軍隊,因為北方鐵勒九姓的叛亂,未能在約定時間內抵達平壤,完成對平壤的合圍。最終趕到的時候,已經即將入冬,失去了機會,不得不班師回朝。

  這一戰,雖然沒有直接滅掉高句麗,但也使得高句麗徹底一蹶不振。七年之後,當唐朝再次騰出手來以後,終於一戰滅國。

  只可惜,老邁的蘇烈,卻無法看到那一天了。

  從東北戰場返回之後,此時的蘇烈,已經是72歲高齡了!然而恰在此時,西北再次傳來消息。高原上的吐蕃政權,正在進攻西北地區的吐谷渾。吐谷渾原本也是一個西北地區的強大割據勢力,但是在貞觀年間就已經被唐軍掃平,徹底歸順了唐朝。面對來勢洶洶的吐蕃,實力孱弱的吐谷渾,只能向唐朝求救。李治當即下令,讓已經72歲高齡的蘇烈,統軍前往西北,幫助吐谷渾抵抗吐蕃。

  在唐朝的威懾下,吐蕃終究是沒敢和吐谷渾全面開戰。不過,為了防備吐蕃,蘇烈也率軍就地駐紮,為國戍邊。

  四年之後,乾封二年,蘇定方在西北邊陲的蕭蕭馬鳴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終年76歲。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結語

  蘇烈去世後,身在長安的李治,是隔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聽到這個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後,李治痛哭不已。追贈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號“莊”。

  按照中國古代《諡解》解釋:

  屢次發動戰事的諡號‘莊”,聰慧而堅強使人順服的諡號“莊”,戰勝敵人克服動亂的諡號“莊”,為國捐軀死於原野的諡號“莊”,屢次征戰討伐的諡號“莊”。

  莊這個字,可以說是蘇烈一生的真實寫照了。

  蘇烈的一生,經歷坎坷,直到暮年才得到啟用。而且他的經歷,似乎也可以稱之為‘內戰一般,外戰無敵’。最終就連去世,也是死於為國戍邊的過程當中。

  這位一位傳奇老將,當得起後人的敬仰。

  但是,大家知道歷史上真實的蘇烈,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嗎?

  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蘇烈是唐朝初年的一個特別能打的名將。十幾歲就上了戰場,一直到七十六歲臨死之前,還在西北統兵,為國戍邊。

  不過,演義小說當中,蘇烈卻是一個被抹黑的非常嚴重的角色。隋唐演義裡戲份很重的羅成,就是死在他的手底下。千百年來,在戲劇或是小說當中,蘇烈經常是以一個反面人物存在的。

  那麼,這樣一位大唐名將,為何後來會被人黑的那麼慘?他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火山文學

  1.少年英勇

  蘇烈,字定方。在演義小說當中,蘇定方這個名字,往往更被大家熟知。而他的本命蘇烈,知道的人估計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