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揭秘納粹德國新娘學校

  是犧牲品,也是加害者

  1941年蘇德戰爭打響後,越來越多的德國男性走上戰場,勞動力緊缺問題隨之凸顯。主張“女性的基本功能是為帝國養育後代”的希特勒只得向現實低頭,允許更多女性走進工廠。即便如此,“新娘學校”也沒有立即被一刀切地關閉,雖然規模有所縮水,史學家蒐集到的資料顯示,學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諸如操縱機床和鍊鋼爐的課程被補充進來。最後一所“新娘學校”直到1944年5月才關閉。此時,距納粹政權垮臺僅一年時間。

  對於發起者之一希姆萊而言,“新娘學校”的偃旗息鼓,也讓他少了一項消遣——不時有人看到,此君鬼鬼祟祟地站在天鵝島上的灌木叢間,窺伺“新娘學校”的學員跳舞。

  至於肖爾茨-克林克,她在戰後用化名東躲西藏,最終被揪了出來,過了幾年牢獄生活,於1953年獲釋並移居德國西部的一個村莊。這個女人至死都沒有與納粹主義“切割”,1978年,她還出版了一本《第三帝國的女人》,對法西斯的意識形態及女性在納粹政權中扮演的角色塗脂抹粉。直到1999年3月,肖爾茨-克林克才以97歲高齡去世。

  人們常說,戰爭是野心家的棋局。被希特勒綁上戰爭機器的德國民眾,尤其是柔弱的女性,由此被認為是單純的受害者。但仔細審視歷史資料,便會發現這種認識並不嚴謹。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有位名叫溫迪·洛爾的歷史學教授,專門研究納粹種族滅絕史。在前年夏天剛上市的新書《希特勒的復仇女神》中,他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二戰期間,23歲黨衛軍士兵之妻厄娜·佩特里,外出購物時發現了6個近乎赤身裸體的猶太兒童,倒在路邊奄奄一息。厄娜很清楚,這6個小傢伙是從開往死亡集中營的列車上逃出來的。於是,她“心平氣和”地將這些孩子帶回家,給他們吃了頓飯,然後帶到樹林裡,逐一開槍射殺。

  如此殘忍的行徑並非孤例。《希特勒的復仇女神》披露,二戰期間,至少數千名德國女性直接捲入了種族滅絕,綽號“美麗野獸”的伊爾瑪·格蕾斯最為臭名昭著。據很多集中營倖存者描述,她在擔任奧斯維辛及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看守時,“參與了任何一件讓人震驚的罪行”。由於罪大惡極,納粹政權滅亡當年,格蕾斯便被送上了絞刑架。

  這才是歷史的真面目。正如美國《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納粹的殺人機器無疑是由男性佔支配地位的。但誰也無法否認,被灌輸了狂熱的意識形態後,德國女性不再如人們通常思維中那樣善良仁慈,她們在這場集體犯罪中表現出的積極性,遠比此前想象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