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揭秘南朝第一帝劉裕的傳奇人生

  義熙元年(405年),劉裕遣使到後秦,要求後秦歸還之前佔領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淮北諸郡,後秦皇帝姚興可能鑑於西面戰事吃緊,不想再在東面又與劉裕為敵,於是答應將淮北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全部歸還給東晉。

  消滅割據政權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強大自身,劉裕決定興師北上攻伐南燕。義熙六年(410年)二月,南燕將領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南燕滅亡。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後,盡殺南燕鮮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洩憤。慕容超被押送回京師,在建康街頭斬首。

  消滅南燕後,劉裕又圖伐蜀。義熙八年(412年)十二月,因賞識朱齡石的軍事才幹和豐富經驗,劉裕不顧他人反對,超擢他為益州刺史,命其率臧熹、蒯恩、劉鍾和朱林等共領二萬人伐蜀。一年後,晉軍成功打下巴蜀之地,巴蜀地區再入南方版圖。劉裕加授羽葆、鼓吹及班劍二十人。劉裕滅蜀後,下令精簡各地勞役,休養生息。劉裕徵蜀時,也在圖謀收復漢中。當劉裕的西征大軍攻佔益州,滅掉西蜀政權後,便趁勝出擊漢中反攻仇池守軍,仇池一潰千里,被迫撤出漢中,獻上降表,向劉裕稱臣。

  關中得失

  義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後秦皇帝姚興死,姚泓繼位,內部叛亂迭起,政權不穩。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八月,劉裕以劉穆之任尚書左僕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自己率大軍分四路北伐。九月,劉裕扺達彭城。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兵由淮、淝轉向許、洛,後秦諸屯守皆望風降附,晉軍進展神速。十月,王鎮惡軍佔領洛陽。一年後,王鎮惡突破潼關防線,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姚泓率群臣投降,後秦滅亡。

  義熙十三年(417年)的冬天,劉裕率晉軍浩浩蕩蕩地抵達長安。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經略關中,不料,傳來了劉穆之病死的消息。劉裕彙集在長安的文武將佐討論,表露出自己繼續西征的願望以及對後方的憂慮,當時大部分人也不贊成繼續北伐。劉裕遂留其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王修、王鎮惡、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長安,自己統軍南歸。劉裕此舉,為夏主赫連勃勃的謀臣王買德窺破心跡。在劉裕南歸不久後,赫連勃勃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率大軍進攻長安。

  在此時,留守長安的晉朝文武發生內訌,沈田子殺王鎮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復殺王修。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守長安,命劉義真速回。劉義真和將士大掠財寶美女,車載南還,為夏軍追及。朱齡石陣亡,劉義真單騎逃逸。長安雖得而復失,良將勁兵損失頗多,但收復之地並未損失多少,潼關以東收復的部分關中之地和整個河南地區仍然得到劉裕的重兵扼守。經過兩次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為劉裕據有。

  稱帝建宋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同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劉裕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