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揭秘南朝第一帝劉裕的傳奇人生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國包括了二十郡。同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他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同年,由於先前林邑借晉末亂局屢屢侵擾交州,劉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萬人南征林邑,大軍深入林邑國(今越南南部)境內,殲滅了林邑國的大半士兵,痛擊林邑,林邑請降,並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即位之後,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鑑,劉裕削弱強藩,集權中央。有鑑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併荊州府的轄區,限制其文武將士的額員。為防止權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下令嚴禁世族隱匿戶囗,減少官府收入。火山文學

  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政府所需物資,不準像過去那樣濫行徵發,而是派有關官員以錢購買。適當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鬆的環境中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於出身孤寒,劉裕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寒門庶族劉裕“奮起寒微”,依靠軍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權,登上歷史舞臺,他和他周圍的人們組成的寒人武士集團,開創寒人掌權的局面。公元420年滅掉東晉,建立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政權。在劉裕入朝執政到稱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矯晉時弊政,加強集權,剷除分裂割據勢力,努力發展經濟,先後於402年平定孫恩,405年滅桓楚,409年滅南燕,收復青、齊,411年滅盧循,收復嶺南,412年攻破江陵,殺割據者劉毅。413年,滅西蜀,收復巴蜀,殺割據者譙縱。415年攻克襄陽,收復荊、揚二州,驅逐割據者司馬休之,417年,又大舉北伐攻滅後秦,收復關、洛,420年,派兵南征林邑,林邑降服,黃河以南的大半個中國盡歸一統。同時兩次實施“義熙土斷”,打擊豪強,抑制兼併。其子劉義隆(宋文帝)繼續劉裕的政策,終於出現“元嘉之治”這個分裂時期的大治盛世。當時北魏的大政治家崔浩曾把劉裕與曹操相提並論,他指出:“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則認為:“裕之為功於天下,烈於曹操。’’李贄則直接以“定亂代興之君”讚譽劉裕,近代大師魯迅先生說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劉裕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為中國歷史做出過重大貢獻,是時勢造就的英雄。劉裕是東晉南北朝,頗有作為,成就最大,最有建樹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歷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