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惋惜劉伯溫之死

  他找到劉基,對他說:“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時不應妄殺人吧。”

  李善長可謂老奸巨猾,他明知劉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為藉口,如劉基堅持要殺李彬,大可將天不下雨的責任推到劉基的身上,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鬼知道什麼時候下雨。

  然而劉基的回答是:“殺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這樣被殺掉了。李善長被激怒了,他開始準備自己的第一次反擊。

  劉基敢說這樣的話,應該說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確實懂得天文氣象,可問題在於即使是今天的天氣預報也有不準的時候。

  這一次劉基的運氣不好,過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來,李善長積聚已久的能量爆發了出來,他煽動很多人攻擊劉基。朱元璋是個明白人,並沒有難為劉基。但劉基自己知道,這裡是呆不下去了,於是在當年八月,他請假回了老家。

  臨走前,正值當時朱元璋頭腦發熱,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鳳陽,同時還積極準備遠征北元。劉基給了朱元璋最後的建議,建都鳳陽是絕對不行的,而北元還有很強的實力,輕易出兵是不妥當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又對了。應該說,當時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劉基的,他對劉基的兒子說過,現在滿朝文武都結黨,只有劉基不和他們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會虧待他的。

  朱元璋這次可真是被劉基給蒙了,劉基並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在臨走之前已經佈下了自己的棋子楊憲。

  楊憲是劉基的死黨,他得到了劉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準備對淮西集團的反攻。

  胡惟庸從幕後走到臺前

  這位楊憲也不簡單,他韜光養晦,扶植高見賢等人,並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斷收集李善長的黑材料,並經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小報告,說李善長無才無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楊憲說這些話的目的何在,開始並未為之所動,對李善長依然十分信任,但時間長了,他也慢慢對李善長有了看法,對李善長多有指責。十一月,他召回了劉基,並委以重任。淮西集團全面被打壓,浙東集團開始佔上風。

  浙東集團眼看就要成為勝利者,李善長十分憂慮,他明白自己已成靶子,淮西集團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便親自上陣,與淮西集團公開叫板;他左思右想,為何不學學劉基呢?找一個代言人,但這個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制。於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選擇最終讓他踏上了不歸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老鄉,他很早就追隨朱元璋,卻一直不得意,總是幹些知縣之類的小官。但他確是個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長的首肯後,他成了淮西集團新的領袖。這場鬥爭最終將在他手中結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浙東集團春風得意、準備一鼓作氣打敗淮西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由於劉基言語過於直接,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溝通技巧,很多人開始在朱元璋面前說他的壞話,朱元璋對這個足智多謀的第一謀臣也起了疑心,於是就有了後來那次決定劉基命運的談話。

  朱元璋與劉伯溫談話玄機四伏

  這一天,朱元璋單獨找劉基談話。雙方以拉家常開始了談話,就在氣氛漸趨融洽時,朱元璋突然變換了臉色,以嚴肅的口氣問劉基,如果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

  劉基十分警覺,馬上說道:“這要陛下決定。”

  朱元璋的臉色這才好看了點,他接著問:“你覺得楊憲如何?”

  這又是一個陷阱,朱元璋明知楊憲是劉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來試探劉基。

  劉基現在才明白,這是一次異常兇險的談話,如果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他馬上回答:“楊憲有丞相的才能,但沒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驗還遠遠沒有結束,朱元璋接著問:“汪廣洋如何?”

  這是第二個陷阱,汪廣洋並不是淮西集團的成員,朱元璋懷疑他和劉基勾結,所以第二個提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