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惋惜劉伯溫之死

  劉基見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淺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劉基一眼,這是個精明的人啊!

  他說出了第三個人選:“胡惟庸如何?”

  劉基鬆了口氣,說出了他一生中最準確的判斷:“胡惟庸現在是一頭小牛,但將來他一定會擺脫牛犁的束縛!”

  說完這句話,劉基知道考驗已經過去了,但他錯了,下一個問題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終於亮出了殺招,他用意味深長的口氣說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擔當了。”

  大凡在極度緊張後,人們的思想會放鬆下來,劉基也不例外,他終於犯了一次錯誤,這次錯誤卻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並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皇上慢慢挑選吧。”

  這句話說得非常不合適,自居丞相之才不說,還說出所謂嫉惡如仇的話,如劉基所說,誰是惡呢?

  劉基的昏勁還沒有過去,又加上了一句話:“現在的這些人,在我看來並沒有合適的。”朱元璋就此與劉基決裂。

  第一謀士之死誰之罪?

  至此之後,劉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雖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堅持在朝中為官,為浙東集團撐臺。但朱元璋不是那麼好打發的。火山文學

  洪武三年,朱元璋親自下書給劉基,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你年紀這麼老了,應該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這裡陪著我呢。”

  這意思就是,我要炒你魷魚,走人吧。劉基只好回到了鄉下。

  這時,浙東集團的另一干將楊憲失去了劉基的幫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擠,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個藉口殺掉了。在這場鬥爭中,淮西集團最終大獲全勝。

  劉基明白,自己失敗了,他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在家養老,度此一生。可是在這場鬥爭中,失敗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胡惟庸成了丞相,他沒有放過劉基,指使手下狀告劉基,此時劉基已經沒有官位,還能告他什麼呢?

  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實在是至理名言。劉基的罪狀是佔據了一塊有王氣的地。所謂王氣實在是個說不清的東西,說有就有,說沒有也沒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於是朱元璋再次下詔處罰劉基,官都沒了,還罰什麼呢?朱元璋有辦法,他扣除了劉基的退休金。

  劉基陷入了絕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發揮了作用,他沒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京城。

  這實在是很絕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對付他的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讓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證。

  但這次,他又錯了。

  洪武八年正月,劉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這點)探視劉基,胡惟庸隨身的醫生給劉基開了藥方。劉基吃了藥後,病情越來越重,過了不久就死去了。

  關於劉基的死因,後來胡惟庸案發後,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基的。這也成為了胡惟庸的罪狀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劉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卻派他去探望劉基。而劉基這樣有影響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隨便動手的,不然也不會讓劉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遙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許。無論此事是否朱元璋指使,但毫無疑問,劉基之死朱元璋是負有責任的。

  劉基一生足智多謀,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對形勢判斷準確,思維縝密,能預測事情的發展方向。雖然他本人並非真如民間傳說那樣,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但從他的判斷和預測能力來看,料事如神並非過分的評語。他和諸葛亮一樣,已經作為智慧的象徵被老百姓所銘記。

  胡惟庸勝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幫助下打敗了浙東集團,除掉了天下第一謀士劉基。現在他大權在握,李善長也要給他幾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後的勝利者嗎?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