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晉武帝為他淚目而冰!

  司馬皇帝被他的高古和誠懇深深地感動了,別人都不擇手段為自己加官晉爵,而他卻執意為自己退官,儘管心裡不情願,但還是不忍拂了他謙退的美意,只好給他降一級,封他為侯爵。按照制度規定,享有侯爵,即可開府置署,選官任僚,舉薦私門。可他一直到死,也沒有徵召舉用過一名僚屬。

  羊祜一生中,晉升過多次,但每次都是這樣誠懇地婉拒、辭謝和退讓。而有的時候,羊祜卻又特立獨行勇往直前得令人瞠目。

  公元249年,司馬懿奪取軍政大權,並誅殺曹氏集團的代表人物曹爽,與之相關的很多人也同時受到株連。羊祜的岳父夏侯霸害怕遭到殺戮,就投降了劉禪的蜀國。這可是叛國之罪啊!司馬懿怎麼處置都不過分。親戚故舊們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再也不敢上門,唯恐受到牽連而惹禍上身。只有羊祜,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比以往去得更勤,關心得更多,溫言軟語安慰他的家屬,無微不至照顧他的親人,唯恐落難的夏侯家遭到不測。

  公元277年,東吳侵入西晉邊界,掠走弋陽、江夏等地大量人口。這要換成任何人,都要興師動眾反擊東吳的挑釁行徑。因為這其中有諸多好處,更有大塊文章可做,它一可建軍功,二可堵百姓的嘴,更重要的是堵朝廷中那些專事吹求的百官的嘴。哪怕吃虧了,也要派兵啊!羊祜豈能不知這些。可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他卻沒有派出一兵一卒。

  那場大事的後續,我在前面的某個章節中有詳細講解過,他所行的事使得東吳的老百姓都十分感謝他。

  事後,武帝果然在一些好事之臣的鼓譟下派人追查原因,搞不好,就會面臨降職或是更為嚴重的處罰。羊祜對此早有思想準備,他坦然地回答說,江夏距離襄陽這裡有八百多里地,等到得知東吳犯境侵擾這個消息,敵兵早已走了多時了。這時候出兵,連敵人的影子都見不著,怎能將百姓救下呢?為了逃避責任而讓將士們毫無意義的千里奔波,這純粹就是削弱自己,而於敵人又有何妨礙呢?這恐怕不是負責任的主帥應該做的。朝廷在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後,認可了羊祜的處置。

  長期領兵在外,最忌朝中出問題,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因此,為了自保,大都想盡辦法,“京信常通,炭敬常豐”,努力維護好與朝中的大臣,特別是得寵的權臣的關係,甚至為此不惜去百姓那裡刮地皮。可是羊祜是個正直清廉,毫無私念的人,這些東西他不會做,也做不來,看見邪門歪道就來氣,以至荀勖、馮紞等人十分忌恨,常常在皇帝面前詆譭他。可羊祜絲毫也不為自己著想,只知謀國,不知謀身。王衍在朝中也有一定影響,而且還是他的叔伯外甥,曾經專門來襄陽見他,這不正好是個表現自己如何為國如何忠誠,順便與王衍大人拉近關係的大好機會嗎?可是這個王衍是個誇誇其談的傢伙,根本不對羊祜的胃口,羊祜甚至評價說:“王夷甫方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結果,惹得王衍拂袖而去,這樣羊祜又增加了一個在皇帝面前告狀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