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他們守護的是大明? 衣冠? 忠義?

  乾隆退位,白蓮教大起義,也就是川楚教亂(從公元1796年-1804年),席捲十餘省,保守估計死亡人數約1,600萬,但因川楚教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接近上億……

  嘉慶十八年,李文成自號“大明天順李真主”(暗喻復辟成功的明英宗)反清復明,這一次更牛,直接在清廷大內太監的引領下自東華門、西華門攻入紫禁城。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大起義,這個不用說,人人都知道。

  咸豐三年,閩南人黃威自稱“漢大明統兵大元帥”反清復明,同期上海小刀會,打起“大明國統理政教天下招討大元帥”大旗……

  光緒二十八年,洪全福印製《大明順天國南粵興漢大將軍討清告示》,在廣州反清復明……

  宣統三年,鄂軍朱濱偕,自稱朱洪武之後,自立為王,起兵反清。

  同年,辛亥革命爆發,至此,“反清復明”才逐漸斷絕。

  但是,直到民國十八年,太行山山區,仍然有百姓始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

  我只羅列了一部分影響比較大的。

  有清一朝,被記載的起義,超過三百次,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佔據八成以上。。

  而這麼多起義的背景,卻是建立在來自平民百姓出身的進士,從明朝的49.5%,變成了清朝的10%。

  並且,明朝的這個數據,是純粹平民。

  若是放大到“上三代皆非實權官吏”——明初為72.32%,明末為60.73%。

  (數據出自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老先生{李老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之子},擔任兩國科學院院士何炳棣老先生。這兩位老先生的數據,應該沒有人會有異議吧。)

  這代表著什麼?

  ——清朝文盲率的滑破天際。

  試想一下,就在老百姓文盲率如此之高的背景下,還有這麼多人打著大明旗號反清……

  誰好誰壞,還用說嗎?

  古人已經用切身行為,告訴了答案!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外國人在廣東這個富裕之地,做過調查,就算是廣州周圍,清朝識字比例是400--500比一!

  而且,就算到了太平天國爆發前,清廷的維持法寶,依舊是——殘酷虐殺。

  外國傳教士很多人,都記載了這樣的場景——廣州郊外,一次性砍掉數百顆腦袋的殘酷鎮壓,是很常見的。

  試想一下,這是在清朝整整持續了250餘年的殘酷文化大滅絕的背景下。(也就清末,統治力不行了,這才取消。)

  那麼,在明朝當時,百姓對明朝又是什麼態度呢?

  石柱秦良玉的故事,世人皆知。

  廣西狼兵、雲南擺夷等土人(少數民族)對大明的向心力有多強,這個很少有人知道。

  要知道,榆林城被李自成攻打的時候,榆林諸將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蒙古搬兵。

  現今不管是網絡文學界也好,還是傳統實體也罷,很少有人將真實的明朝講出來。

  沒有人告訴大家——明朝的兵,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漢族。

  調動少民參戰,並且少民勇於參戰——是整個大明一朝的普遍現象。

  從明初,一直持續到明末。

  甚至,廣義上還可以籠罩了清朝。(我這不是指的清朝帶著少數民族去打仗,而是少數民族對明朝的態度。)

  他們守護的是什麼?他們守護的是大明?衣冠?忠義?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