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搏虎將軍”楊大眼的傳奇一生

  楊大眼接下來的話更是讓李衝瞠目結舌,楊大眼居然要跟快馬賽跑,繞教軍場跑一圈。

  教軍場內有武將們演習騎射的場地,可以同時容納十萬雄兵,跑馬道周長490丈,約合1700來米,如果一二百米以內,碰到博爾特那樣的短跑天才,速度超過奔馳的駿馬還有可能,可1700米的中長距離和快馬賽跑,估計只有神仙能做到。

  楊大眼不是神仙,他在無數人好奇的注視下,把三丈長的繩子綁在頭髮上,然後站到駿馬旁邊。

  一聲令下,楊大眼和駿馬一起奔出,由於速度太快,拖在楊大眼頭髮上的長繩子飛起來,猶如筆直的長棍。楊大眼閃電一般繞著教軍場跑了一圈,速度絲毫不減,把那匹駿馬遠遠拋在身後。

  楊大眼的這手絕技讓當場的人心服口服,就連見多識廣的李衝都由衷的稱讚道:有史以來,還沒見過跑得這麼快的傢伙(原文:自千載以來,未有逸才若此者也)。

  好鋼用在刀刃上,李衝親點楊大眼做了統兵大將。楊大眼告別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義無反顧的走向戰場。

  所謂的戰爭,雙方打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只是短短數日間的事,而大多數時間都是“壯士不戰空臨邊。”兩軍成對峙狀態。

  楊大眼到了前線,還沒有看到南梁的兵將,轄區內的老百姓就找他來訴苦,北淯郡(河南南陽一帶)的大山裡有老虎,傷了不少人,老百姓懇請楊大眼帶兵去打老虎。

  楊大眼聞訊後輕蔑的一笑說:“不就是隻大貓嗎?有什麼值得可怕的?,我給大家逮個活的來”。

  很多人都以為楊大眼吹牛,沒想到這哥們兒還真來真格的,帶上乾糧獨自一人赤手空拳進山抓老虎去了。

  沒人知道楊大眼用什麼辦法活捉的老虎,反正三天後,楊大眼扛著老虎回到城裡,找了個人多的鬧市區,把它丟在街頭。然後義正辭嚴的怒斥老虎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按照當朝的法律,老虎應該斬首示眾。

  然後手起刀落,把老虎的腦袋砍了下來。從此“搏虎將軍”的美稱不脛而走。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而楊大眼還沒有上過戰場,也贏得了當世第一猛將的稱呼。

  當時的南梁兵將為了給自己寬心,悶著良心說楊大眼有勇無謀。很快他們就見識到了楊大眼的威風。

  在攻打壽州(安徽壽縣)的戰役中,楊大眼身先士卒,第一個衝進城去,為北魏軍隊攻克壽州立下首功。

  這次勝利讓楊大眼名利雙收,不但升了官,還被授予了爵位。在北魏時期,官職不能世襲,而爵位是可以世襲的。

  楊大眼雙喜臨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大擺宴席,準備和手下的弟兄們喝個一醉方休。哪知就在這個時候,有人進來稟告:潘將軍來到城門外,指名道姓要楊大眼將軍出城迎接。

  楊大眼聞訊喜上眉梢,樂不可支的對手下的弟兄們道:“大家快快列隊出迎,我老婆到了”。

  潘氏武藝高超,善於騎射,自行來到丈夫軍中,身著戎裝,當廝殺時和丈夫一起與敵軍刀劍相交,當遊獵時並騎出入叢林。戰鬥或打獵完畢,回到軍營,夫妻同坐幕中,與部下將領、幕客隨意交談,笑聲四起,楊大眼有時高興地指著妻子對眾人說:“此潘將軍也。”可見夫妻情好之深。

  潘將軍(潘氏)(其名正史無載,野史傳其名為寶珠)潘寶珠,楊大眼的結髮妻子,也是南北朝時期傳奇女將領,武藝超群,騎射天下無雙,當然漂亮是必須滴。

  潘寶珠千里尋夫,單槍匹馬如入無人之境。她的到來讓楊大眼如虎添翼。

  可惜呀,最後是他最愛的人卻深深地傷害了他!

  楊大眼為將門之後,“少有膽氣,跳走如飛”,“善騎射,裝束雄竦,擐甲折旋,見稱當世”(本傳),實在是一位雄赳赳氣昂昂的勇猛虎將。當時人無不誇獎他的驍勇、果敢,認為三國名將“關張弗之過也”(關羽、張飛也超不過他),可謂英名蓋世,婦孺皆知。

  當時淮泗荊沔之間兒童啼哭時,若喊一聲“楊大眼來了!”孩子馬上就止住哭聲。當他於延昌三年(公元514)奉詔入京時,人們想到他的英勇善戰,又看到他重新起用,從中央各部衙門的大官小吏到普通街巷的平民百姓,都象趕集一樣地觀瞻他的英姿風貌。大眼不僅在魏國朝野人人皆知,而且名播海內。

  當時魏國宰輔王肅(非三國理學家王肅)的弟弟王秉(一說為王肅本人見《太平廣記》)從南方來,慕名見到了楊大眼,對大眼說“我在南方就聽到您的大名,如雷貫耳,以為你的眼睛一定象車輪一般大,今天見了,並沒有什麼特殊。大眼說:“兩軍對陣,旗鼓相望,那時間,精神振奮,雙目怒睜,足以使你目不能正視何必要如車輪一般大!”

  可見楊大眼的眼並不大,他弟弟楊小眼的眼睛也並不小,其父命名之意已不可知,但他自己的解釋卻很有意思。

  魏朝廷對楊大眼也格外垂青。延昌四年,權傾朝野的靈太后(魏孝明帝生母)親自幸西林園,接見了從準陽前線歸來的楊大眼和崔延伯(奚康生、楊大眼、崔延伯三人同傳,都是北魏驍將)等人,嘉獎他們“志尚雄猛,皆國之名將”,並向他們詢問了平淮堰的具體辦法。楊崔二人在太后面前各抒己見,提出各自的平準方略,受到讚揚。